张幼仪这样讲述的目的之一,必然是出于保护林徽因的考虑。毕竟,此时她尚在病中,并且有丈夫、儿女,她不想林徽因在这种时候还面临感情方面的各种非议。
这次会面的另一个重大意义在于:林徽因从此放下了对张幼仪的歉意。对于林徽因而言,她多少对自己曾导致张幼仪离婚心怀内疚。可张幼仪的愿意相见,已经表明:她并不记恨她。
这样的结果正是林徽因最想要的,或许是张幼仪的出现解开了林徽因内心的心结,奇迹般本已病危的她,竟在治疗后又多活了数年。
1958年,年58岁的张幼仪为前夫徐志摩做了最后一件事:帮助出版了《徐志摩全集》。出版徐志摩的全集一直是她心里的一件大事,因为她的坚持,最后在她和徐志摩生前好友蒋复璁和梁实秋的合力下,全集终得以在台湾出版。
文章插图
回头看,徐志摩与张幼仪之间的天平始终是完全倾斜的状态。这样失衡的天平看似是因爱的多少导致,实际却似乎并非如此。
多年后,张幼仪的子孙突然问向她:“你为他做那么多,那你很爱他吧”!张幼仪低头想了想反问道:
“那你先回答我,什么是爱呢”?
在一次采访中,张幼仪在面对关于“她爱不爱徐志摩的追问”时,说道:
“我对这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吧。”
实际上,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爱是断然不会迷惑的,因为真正的爱从来坚定。张幼仪对徐志摩或许曾有爱,但这爱后来更多的则是责任、担当等等。
裹挟着激情的爱消失后,能支撑一个人去不断付出的,绝对只有责任和担当。而责任和担当是否去承担,又承担到何种地步,全由一个人的良知决定。
后半生里,支撑张幼仪为徐志摩照顾老父、为他赡养遗孀、为他出全集甚至为他去了却情敌心结等等,都只因为“良知”二字。
在王阳明的学说里:良知是知道为善,致良知是极致善大。良知是悟,致良知是知行合一。
每一次选择里,张幼仪的选择从来无一例外地是以善为先,也正因此:她才会在被他伤害无数次后,依然为他完成人生最大的九件事。
极致的善可以化解仇怨,也正因为张幼仪的极致善,她才从未沉浸在被抛弃的痛苦情绪中。相比民国史上其他被抛弃后陷入抑郁情绪,并最终草草了结一生的弃妇,张幼仪是极致的圆满。
文章插图
而民国那些弃妇之所以未能完成逆袭、在被抛弃后活出自己的精彩,有时代的因素,也有她们将大量精力时间花在处理情绪上有关。
这些被其他弃妇用来抱怨、愤恨的时间和精力,张幼仪全用在了人生突围上!
不对一个男人过多愤恨的女子,自然也更容易从过去走到阳光下开始真正的新生活。
1954年,将孙子养大后的她与医生苏纪之结成了姻缘。婚后,她为他整理预约信息,记录财务收支,还说服他戒了酒。婚后的日子两人始终相依相伴,他们的爱情平淡却真实。
懂得致良知的极致善良之人除了对身边人满满爱意,对陌生人也是如此。这点,张幼仪的孙辈给予了佐证,他们在回忆成年后去香港看望祖母的情形时说:
“我们和她一同走在马路上,沿路不断有人感谢她无私助人、乐善好施的善举,这让我们惊讶不已。”
原来,在香港生活期间,张幼仪一直热心公益,她还曾多次为改善贫苦儿童生活捐款。这样的张幼仪,她得到周围人的尊崇自是必然。
这样的张幼仪,有善报自也是必然。
苏纪之辞世后,张幼仪被子孙接到美国,在这里的每一天里,她都沉浸在天伦之乐里,直到88岁安静辞世。
推荐阅读
- 恋爱脑徐志摩:他只想要甜甜的爱情,至于爱谁真的无所谓
- 民国“情圣”徐志摩恋爱秘籍大公开,林徽因,陆小曼究竟有多美
- 中国长寿之王,活256岁,结24次婚,熬走8个皇帝,秘诀却很简单
- 林徽因一生中最重要的1个男人,不是徐志摩,也不是丈夫梁思成!
- 看徐志摩从离婚到再婚,勇敢表白的她被拒绝,回家选择与丈夫分居!
- 三个女人一台温情戏,徐志摩的痴,成就民国最经典葬礼
- 泰戈尔访华,徐志摩林徽因作陪,鲁迅却半路愤而离去,是嫉妒了吗
- 林徽因一生:将爱情交给徐志摩,婚姻交给梁思成,孩子交给金岳霖
- 林徽因:把孩子给了金岳霖、把爱情给了徐志摩、婚姻给了梁思成
- 徐志摩空难去世,留下神秘“八宝箱”,林徽因为之肝肠寸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