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抗疫经验,同济医院培养多学科思维“准医生”

“在护心队努力下 , 这位患者的心脏状况较之前终于有明显好转 , 然而4月6日我们发现 , 患者又出现了急性肾损伤 。 接下来我们的护肾队是怎么介入的呢?下面我们请徐钢教授作介绍 。 ”近日 , 一场以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为专题的教学查房分析讨论会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以下简称“同济医院”)的内科学系会议室进行 。
运用抗疫经验,同济医院培养多学科思维“准医生”文章插图
这次教学查房 , 采用的是同济医院开展新冠肺炎重症与危重症患者救治时的真实病历 , 用标准化病人模拟当时的情景 。 来自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急诊与重症医学科、放射科、心血管内科、肾内科、神经内科 , 参与过该例患者救治的专家教授和医护代表 , 逐一走上讲台 , 为在座和远程连线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们抽丝剥茧 , 解疑释惑 , 再现当时多学科协作创造生命奇迹的全过程 。
这是同济医院一个月内开展的第三场多学科教学查房 。 该院教学办公室周琦主任介绍 , 疫情过后 , 她所在的医院教学部门也在积极思考如何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 “同济医院已成为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 , 势必要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我们决定从教学环节入手 , 主动作为 , 积极探索 。 ”
运用抗疫经验,同济医院培养多学科思维“准医生”文章插图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 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针对重症患者多器官功能损害 , 以及各医疗队队员专业结构不齐全问题 , 发挥同济医院作为综合医院的多学科优势 , 成立了“插管”、“护心”、“护肾”、“护肝”、“营养”、“精神心理”、“中医药”、“康复”等多支小分队 , 多学科联合 , 为患者制定“一人一策”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 精准科学救治 , 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做出了成功探索 , 其经验获得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文推广 。 多学科小分队组成的“尖刀连” , 还获得了“时代楷模”称号 。
【运用抗疫经验,同济医院培养多学科思维“准医生”】那么 , 为什么要将多学科模式引入临床教学呢?“以往我们的查房教学往往都是本专业的教师带着他的学生进行 。 而如今的疾病 , 比如肿瘤 , 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广 , 对疾病的认识发展比较快 , 某一个专科教师对疾病的认识往往有局限 , 需要全面系统的教学 。 ”同济医院肿瘤科教授袁响林说 。 在他看来 , 多学科教学 , 是要在医学生读书阶段就开始灌输多学科合作的理念 , 毕业从事临床工作后 , 遇到任何一个疾病 , 自然也会形成多学科的思维习惯 。 “比如我作为肿瘤科医生 , 去给学生讲结肠癌肝转移的影像学诊断 , 肯定不如放射科医生讲得好 。 所以我们组合在一起查房 , 可以把大家最新的理念全面系统性地传递给学生 , 这也更适应毕业后的临床工作需要 。 最后受益的还是病人 。 ”
这种多学科教学的方式在同济是有传统的 。 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同济医院院长王伟介绍 , 医院在教学中一直强调要用整体观去认识疾病 , 医生与医生、医生与医技、医生与护士之间彼此合作 , 从多学科诊疗到多学科教学 , 实际上都是在加强对医学生和医务人员能力的培养 。 希望医学生从这次教学案例中认识到 , 作为一名医生不能拘泥于专科 , 而要具备多学科素养 。
2016级临床医学五年制藏族学生阿旺次仁说:“今天的临床教学活动感觉自己收获颇多 , 尤其被老师们的抗疫精神深深打动 , 使我更加坚定学医的初心 。 ”2014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王蔻姝也表示 , 这次的教学病例 , 既加深了对于新冠病毒的了解 , 让自己以后可能面对该疾病时不会手足无措 , 也看到了坚持和协作的力量 。 身为同济的学生 , 更应该学习前辈的精神 , 强化自身本领 , 在以后面对这样的情况时能担起责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