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亿市值爱尔眼科陷医疗事故风波:急诊医生术后视网膜脱落右眼失明( 三 )


3000亿市值爱尔眼科陷医疗事故风波:急诊医生术后视网膜脱落右眼失明文章插图
四川一位三甲医院的眼科医生也告诉红星资本局:白内障做晶体植入手术导致的视网膜脱离几率不是很高 , 而艾芬医生的高度近视、外伤等情况才是造成视网膜脱离风险比常人要高的原因 。
上述医生告诉采访人员 , 术前的检查在全国的眼科都是基本的流程规范 , 都是最基本的 。 应该做的基本检查包括晶体度数、角膜内皮、视力情况、晶体混浊度等等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陈跃国则发文称 , 艾芬医生的白内障晶状体混浊 , 术前的OCT检查、B超检查可能的确难以观察到周边视网膜的变性区域 。 以至于术后一段时间发生了视网膜脱离 。
陈跃国称 , 目前的白内障手术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 但像艾芬医生这样本身就高度近视、又有外伤史的患者 , 视网膜本身就可能有病变 , 术后发生病变的可能性更大 。
“对于原本有高度近视又有外伤史的患者 , (医生)思想上还是有麻痹之处 。 必须在术前做充分的散瞳检查 , 交代病情 。 术后更应该仔细复查 , 在患者有视觉主诉之后 , 第一时间就要想到眼底的问题 。 ”陈跃国称 。
白内障是爱尔眼科主要业务
曾靠“多焦晶体”完成“业务升级”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 , 白内障手术一直是爱尔眼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
根据财报 , 2017年爱尔眼科白内障手术项目营收为17.14亿元 , 占比为23.77%;2018年营收为15.44亿元 , 占比为19.29%;2019年营收为17.6亿元 , 占比为17.62% 。 到了2020年上半年 , 爱尔眼科白内障手术收入6.25亿元 , 毛利率为31.06% 。
在此前的财报中 , 爱尔眼科都提到过白内障业务转型的贡献 。 2018年白内障项目服务收入同比增长9.01% , 2019年同步增长了13.97% 。
爱尔眼科连续两年的年报中都提到 , 白内障项目受医保政策的控制 , 手术量的增速阶段性放缓 。 但是随着消费转型升级 , 白内障业务转型升级取得突破 , 复明性白内障向屈光性白内障升级 。
其中 , 艾芬医生所做的“高端多焦晶体”被作为“转型案例”提到 , 称这些“业务升级”确保了该项目的稳定增长 。
“就眼科手术而言 , 尽管大多数手术操作是在显微镜下完成且手术切口极小 , 但由于眼球的结构精细 , 组织脆弱 , 并且眼科手术质量的好坏将受到医师水平差异、患者个体的身体和心理差异、诊疗设备、质量控制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因此眼科医疗机构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医疗风险 。 ”年报中称 。
吴士君也对红星资本局表示 , 对于任何一所医院来说 , 医疗纠纷都在所难免 , 希望接下来可以妥善处理 。
前述上海眼科医生张振对红星资本局感叹 , 艾芬医生和爱尔眼科的纠纷也引起了眼科医学界的诸多讨论 。
包括他在内的很多眼科医生看来 , 高度近视的患者是否适合做艾芬医生所做的“多焦晶体置换手术” , 是有争议的 。 而一些医生在手术适应症的选择上 , 是否因为考虑到多焦晶体带来的高额利润 , 都值得推敲 。
靠并购成为“眼科茅台”
实控人蝉联湖南首富
上市11年来 , 爱尔眼科一直是资本市场的明星股 。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 , 这家喜欢“买买买”的医院已成为国内最大规模的眼科医疗机构 。
2009~2013年 , 爱尔眼科主要通过自有资金或在股票市场公开募资完成新建或收购医院 , 平均每年新增约7家眼科医院;
2014~2017年 , 爱尔眼科除自身拓展外 , 还通过产业基金展开并购或新建 , 数量超过120家 , 平均每年新增40家;
截至2019年末 , 公司拥有境内医院105家 , 门诊部65家;产业基金旗下医院275家 , 门诊部37家 。
刚刚过去的2020年12月 , 爱尔眼科还公布了2则并购计划:在收购大理华山眼科70%股权后 , 17日再次公告拟收购汉中爱尔阳光眼科医院有限公司51%的股权和汉中爱尔奥斯美眼视光门诊有限公司51%的股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