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历史,看真性情,张岱也

感谢你颜值那么高,还来看我的文章,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本号。听说点赞瘦十斤,评论走好运喔!又是美好的一天,就让小编给您美好的一天添上缤纷色彩。
品历史,看真性情,张岱也
文章插图
张岱生活于明朝末年,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一个累世显宦之家。因为先辈均是饱学之儒,所以他精通史学、经学、理学、文学、小学和舆地学,被舅父夸为“今之江淹”。他在世之时,就给自己作了一往篇《自为墓志铭》。我们都知道,墓志铭是人死后家属或世人为他刻立的功德碑,多为歌颂持家、德行、学向、技艺、政绩功业等称赞性的文字。可是张岱不同,写出自己的坏毛病。以下是部分内容: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莨,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文中“好梨园、好鼓吹……茶淫橘虐,书蠹诗魔”似乎是一种追忆,同时也充满着自负的意味,因为他不只是停留在“爱好”这个层面,他几乎精通明末所有的艺术门类,而且能跟这些门类里的顶尖人物深入探讨交流,成为朋友。比如梨园,他与此道行家祁彪佳、彭天锡都是好友,张家家伶曾说“主人精赏鉴,廷师课戏,童手指千傒童到其家谓‘过剑门’,焉敢草草!” 他自己也说,“嗣后曲中戏,必以余为导师。” 张岱创作的《乔作衙》一剧演出当日万人空巷,观者勾抚癫狂。比如书画,张岱与姚允在、曾鲸、陈洪绶来往甚密,其书画意趣更倾向于松江画派的理论,正如同他的小品文一样,萧疏淡远。张岱对徐文长的书画也颇有见解,或许源于张岱高祖曾祖祖父与徐文长的交谊,他似乎对徐文长颇为青睐,诗词也下过功夫学仿。比如茶道,从张岱拜访桃叶渡闵公的故事可见一斑,闵汶水以“见茶之茶,见水之水”的功夫为人称道,张岱一席茶间,就分别从茶产地,水产地,采茶时节等方面,判断出闵公在骗他,并因此和闵公结为好友。张岱与那个时代所有的知识分子一样,也曾勇参与考取功名,但他对功名似乎不太在意。他曾说过,“甲第科名,至艳事也。黄榜一出,深山穷谷无不传其姓氏,而身殁之后,除立德、立功、立言,则鲜有传于身后者矣。”由此见识,他不同于当时拘泥于涉取功名的大多数读书人。晚年时,笔耕不辍,也存着立言的心思。与他人不同的是,张岱是以史者自居的。张岱以三十年之力作成《石匮书》、《石匮书后集》,记事从开国至南明,其中对晚明党争的记载与看法分外犀利。比如对东林党的看法,在《与李砚翁》里直抒胸臆:“东林首事者,实多君子,窜入者不无小人;拥戴者皆为小人,招徕者亦有君子。”张岱在《石匮书》里曾言,“我明二百八十二年金瓯无缺之天下,平心论之,实实葬送于朋党诸君子之手,如举觥而酹,一气饮干,不剩其滴。”“平心论之,东林假仗名义,类有正人;南党依附冰山,实多群小。”通过这些论述,我们看出作为史者的张岱,基本是客观公允的。
品历史,看真性情,张岱也
文章插图
《石匮书》成书后,立即受到当时人指责他不拥戴东林,但他依然坚持立场,秉笔直言,在他激烈的言辞中我们似乎可以看见那个风云变幻的年月。1645年后的张岱,与之前的格局不同的,明朝灭亡后的张岱更能体现出其“真实”的一面,就如同他在《快园道古》里所记:“世乱之后,世间人品心术历历可见,如五伦之内无不露出真情,无不现出真面。”当时的张岱目睹了许多慷慨激昂之士的舍身,这对他来说分外刺激。理学大家刘宗周绝食而亡,他的好朋友祁彪佳投湖自杀……按理来说,一向标榜忠义的张岱也可能会效仿,但他却没有这么做。按照《陶庵梦忆序》的说法,他“每欲引诀,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这种道义上的遗憾紧张感在后半生时时拷问他。在他八十一岁的时候他还在感慨自己:忠孝两亏,仰愧俯怍。聚铁如山,铸一大错。而他的遗民生活,与前半生的喧哗热闹截然不同,冷冷清清,鲜于他人来往,只一门心思著书。虽然贫困潦倒,倒也高寿。总的来说,张岱的思想,与心斋、龙溪渊源极深,又受泰州学派的“百姓日用即道”与李贽“穿衣吃饭即道”这种世俗儒家伦理的影响,再加之晚明越中士风的熏染,如此种种,方构成了他思想的基本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