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一平尺,仅129字,比爨宝子还有风骨的竟是这通碑


 不足一平尺,仅129字,比爨宝子还有风骨的竟是这通碑
文章插图
▲钦司马金龙妻钦文姬辰墓铭拓本
 不足一平尺,仅129字,比爨宝子还有风骨的竟是这通碑
文章插图
▲司马金龙妻钦文姬辰墓铭局部《司马金龙妻钦文姬辰墓铭》,1965年出土于大同市东六公里的石家寨村司马金龙与夫人钦文姬辰合葬墓,现藏于大同市博物馆。石高29厘米,宽27厘米。正面刻八行,行间有竖界格,满行11~13字。反面刻四行,满行9~10字,两面共129字。其文云:唯大代延兴四年,岁在甲寅/十一月戊辰朔,廿七日甲午,河内 温/县倍乡孝敬里人、使持节、侍/中、镇西大将军、启(开)府仪同三伺(司)、都/督梁益兖豫诸军事、领护南/蛮校尉、杨州刺史、 羽真、琅琊贞王/故司马楚之嗣子、使持节、侍/中、镇西大将军、朔州刺史、羽真、/琅琊王金龙妻,侍中、太尉/、陇西王、直懃贺豆跋女/,乞伏文照(昭)王外孙女,钦文/姬辰之铭。延兴是孝文帝拓跋宏的第一个年号。孝文帝生于献文帝皇兴元年(467年),皇兴三年(469年)四岁时立为太子,471年其父献文帝与冯太后不协,逊位做了太上皇,拓跋宏六岁即位,祖母文明太皇太后临朝称制,幼年孝文帝也在祖母的羽翼下登上了宝座,471年改元延兴。延兴四年,即公元474年,便是《钦文姬辰墓铭》的时代背景。其年岁次甲寅,十一月初一干支为戊辰,二十七日为甲午,此刻不伪。
 不足一平尺,仅129字,比爨宝子还有风骨的竟是这通碑
文章插图
▲钦文姬辰墓铭拓本 正面据铭文,钦文姬辰为“河内温县倍乡孝敬里人、使持节、侍中、镇西大将军、启(开)府仪同三伺(司)、都督梁益兖豫诸军事、领护南蛮校尉、杨州刺史、羽真、琅琊贞王故司马楚之嗣子—使持节、侍中、镇西大将军、朔州刺史、羽真、琅琊王金龙妻”。据史载,司马金龙之父司马楚之十七岁时,适东晋权臣刘裕诛杀司马氏宗室,楚之避祸于丹扬沙门间并辗转至荆襄、汝颍间。公元420年刘裕建宋不久,司马楚之归魏,魏明元帝假楚之使持节、征南将军、荆州刺史。太武帝初,正式任命他为使持节、安南大将军,封琅邪王。和平五年(464年)七十五岁薨,赠都督梁益秦宁四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领护西戎校尉、扬州刺史,谥贞王。陪葬金陵。司马楚之的官爵,铭文和史传相同的,身前有:使持节、琅邪王;基本相同的有镇西大将军与征南将军和安南大将军;卒后赠官相同的有:都督梁益兖豫诸军事与都督梁益秦宁四州诸军事,贞王与贞王,杨州刺史与扬州刺史;基本相同的有:镇西大将军与征南大将军,领护南蛮校尉与领护西戎校尉;铭有而史无的有侍中、开府仪同三司、羽真。这一部分是可补史之阙如的,而其本相同的则给了研究者一些余地。关于钦文姬辰之夫司马金龙的情况,《魏书》说,他是为文明太后宠爱的河内公主所生,而河内公主则是太武帝之妹武威公主与北凉国主羯胡沮渠牧犍所生。司马金龙袭父爵琅邪王,“拜侍中、镇西大将军、开府、云中镇大将、朔州刺史。征为吏部尚书”。而铭文所记“使持节、侍中、镇西大将军、朔州刺史、羽真、琅琊王”则是延兴四年前的职务,而使持节、羽真则为史志所失记。
 不足一平尺,仅129字,比爨宝子还有风骨的竟是这通碑
文章插图
▲钦文姬辰墓铭拓本?背面铭记钦文姬辰为“侍中、太尉、陇西王、直懃贺豆跋女”。《魏书》有延兴“四年春正月丁丑,侍中、太尉、陇西王源贺以病辞位”,“九月……庚申,陇西王源贺薨”语。两相对照,只有“直懃”是史传所无的。这说明到北魏后期,源贺一族已失去了宗姓的资格。直懃也作直勤,是北魏皇族亲王及其成员的称谓。我们在“破多罗即贺多罗”一文中说,源贺原名破羌,后被太武帝改破为贺。此铭云其鲜卑名为贺豆跋,可见“羌”为义译,“豆跋”为音译。可知豆跋在鲜卑语中为羌之义。源贺原姓秃发,后改为源,宗室原姓拓跋,后改为元,源贺怎么会是直勤即宗室呢?原来源贺的九世祖匹孤与太武帝的九世祖力微是亲兄弟,后来匹孤到河西西平(今西宁)发展,成为南凉的第一代君主。力微留在塞北,是为代魏的始祖。南凉灭后,前南凉国主傉檀少子源贺奔魏,太武帝对源贺说:“卿与朕源同,因事分姓,今可为源氏。”这就是源贺被封为陇西王并回归宗室成员的原因。至于正史记建立北魏的力微子孙为拓跋氏,而西迁凉州的匹孤子孙被记为秃发氏,同族同姓而异称,此无他,只能是《魏书》的作者魏收以及其前的史家如邓渊、崔浩们扬魏抑凉的把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