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1年,崔光远因不能制止花惊定的暴行,被肃宗遣监军使按罪,后忧愤成病,死于当年十月。朝廷改派严武为成都尹,严武未到成都时,由高适代理了一两个月。他带着酒来拜访草堂,杜甫自愧没有好菜招待,“移樽劝山简,头白恐风寒”,只得劝他多喝几杯;还调侃高适当是发散发散,白发老头子最怕受风寒了,气氛似乎随即恢复到往日的亲密。不知他们把盏言欢时,脑海里有没有闪回过17年前那个漫游梁宋的快意秋天。当年策马逐猎的三位好友,如今命途迥异。
文章插图
李白、杜甫、高适十年之前李白在如日中天时得玄宗赠金放还,与高适、杜甫同游天下,后在梁宋娶妻宗氏,客居梁园十年,再无入仕机会。安史之乱起,李白避战乱隐于庐山。高适在哥舒翰投降安禄山之后,于兵乱中逃跑,投奔了玄宗,官拜谏议大夫。入蜀途中,玄宗采命诸王分镇,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元帅,永王李璘则为江陵大都督。
文章插图
高适极力反对,认为会导致南北各自拥兵自重。果然,太子自立,是为唐肃宗。而永王李璘也是蠢蠢欲动。高适他迅速投奔唐肃宗,官拜淮南节度使,与淮南西道节度使来瑱,江东节度使韦陟三面合围,预先对永王做好了防范。风云变幻中,高适步步抢先,可见他灵敏的政治嗅觉和超乎常人的才能。杜甫也投奔了唐肃宗,官拜左拾遗。在唐肃宗清除玄宗安插的房琯时不知轻重的多嘴,直接贬出,丢掉了好不容易才得到的位置。而李白这个时候,在永王三顾庐山之后,加入了永王幕府,还为李璘写了十一首《永王东巡歌》歌功颂德。他和高适这两个老朋友就这样站到了战场的对面。
文章插图
李璘起兵江陵,是为永王东巡。结果面对早有准备的唐军,永王的军队一触即溃,李璘被杀,李白入狱。经过多方活动,终于免了死罪,被贬夜郎。运气也还行,还没到夜郎,就遇到天下大赦放还。才有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快、开心的传世七绝。李白入狱期间,曾托人带了一首诗给高适,《送张秀才谒高中丞》:“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 采尔幕中画,戡难光殊勋。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 但洒一行泪,临歧竟何云。”言语之中,显然是希望高适念及旧情,行个方便。后者对李白的求助保持了沉默。两人的友谊没了下文。此去经年杜甫得知李白下狱,流放夜郎,很是担心这位已经十四年未见的故人,写下《梦李白二首》,“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为李白鸣冤叫屈。而且杜甫不时怀想故人,几次梦到李白,为他写下“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不见》)。762年李白就在当涂去世了。这一年四月,玄宗、肃宗父子先后去世,唐代宗李豫即位。七月,严武又被召回朝。高适再次留后代理,主持大局。有人疑惑为什么期间杜甫不愿投奔老友,甚至还动念要回老家。主要还是杜甫对高适的军事政策并不认可。西边的吐蕃军队一度攻入长安,在四川也攻陷剑南西山一线的松州、维州、保州等军事重镇,杜甫认为是高适指挥作战不力,负有主要责任。杜甫后来入严武幕府时,写过一篇《东西两川说》,认为要巩固西山一线防务,充分保障给养,汉羌两族士兵应当协同作战。不过这些都与高适的观点相左。
文章插图
杜甫在梓州、阆州一带闲居时,阆州刺史曾请他代笔写过一篇《为阆州王使君进论巴蜀安危表》,进献给唐代宗。这篇奏表应也部分传达了杜甫的意见。他在文中提出,宜将东西两川合并统辖,以增强防务能力;而且巴蜀的军事政治地位非常重要,得赶紧选派得力大臣担任此职,不能再由留后代理。相当于对高适明确表达了不满。倒也可以看出杜甫在原则问题上坚持己见的本色。不过这场友谊看来经受住了考验。后来高适调回京时,杜甫还写诗相送:“总戎楚蜀应全未,方驾曹刘不啻过。今日朝廷须汲黯,中原将帅忆廉颇。”(《奉寄高常侍》)说的是高适你在这里没有完全施展出自己的本领吧,你的文才超过曹植、刘桢,朝廷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才召你回去,也是写得够委婉的了。
推荐阅读
- 封神榜三位圣人的实力那个最强,为什么元始天尊成为最后的赢家?
- 这位民国名媛,她美到让林徽因羡慕,让金岳霖动情,却命运凄凉
- 电影《无依之地》完整版
- 俗语“人过六十,莫至二地”,究竟是哪2个地方?古人的经验之谈
- 车与古人的名字,仔细推敲,颇有趣味
- 王志文天道:真正聪明人的朋友圈,都在悄悄做减法
- 坚硬如木板,其貌不扬的鸭子,竟是遂川人的宝,遂川板鸭了解一下
- 架子床是最科学的床,其体现了古代文化与古人的智慧
- 全国Ⅰ卷作文题为何称鲍叔牙为鲍叔?先秦人的名字有点复杂
- 冬夜里最动人的一首思念家乡的诗,读来让漂泊的人感受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