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 , 在三国时代 , 宜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殊性 , 那就是它正好位于魏蜀吴三国的最中心位置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 | 夷陵位于三国中心位置
从地图上可以直观的看出 , 宜昌向东就是荆州 , 而荆州之北则是襄阳 , 是曹魏南下的最重要通道 。所以 , 在陆逊抵抗刘备之时 , 还要防备着曹魏从襄阳南下进行偷袭 。对于东吴来说 , 随时都有可能面临着腹背受敌的两难之境 。
所以说 , 由于宜昌的地理因素 , 使战争初期的刘备具备了三重巨大的优势 。对于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来说 , 这些优势足以决定一场战争的走势 。
可是问题来了:拥有三重优势的刘备 , 为何还会输的那么惨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二、七百里连营是否可能?
说起刘备失败的原因 , 很多人的答案高度一致 , 那就是因为刘备犯了一个致命的军事错误:把营寨结在了深山密林之中 , 而且是七百里连营 。
正是由于这七百里连营 , 导致了他的军队首尾不能相顾 , 导致了陆逊的火攻之计可以得逞 , 导致了整个蜀军溃败的发生……
也正是“七百里连营”的低级错误 , 使得刘备背上了一个不懂打仗的名号 , 一下子被嘲讽了两千年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 | 火烧连营
可是 , 事实是否真的是这样呢?
未必 。
因为从多个角度来考虑 , 刘备当时根本不可能结下七百里连营 。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 , 我们先来看下蜀军的人数 。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 , 刘备当时发动了70万大军伐吴 。假如真的是70多万人 , 沿着长江沿线铺开 , 的确是有可能结一个700里的长营 。
不过 , 刘备当时真的发动了70万大军吗?按照史书记载 , 东汉末年益州的总人数不过500多万 , 考虑到三国时期的动荡 , 当时的益州人口乐观估计也就只有200多万 , 刘备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发动全国人口三分之一的兵力去伐吴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事实上 , 关于刘备伐吴的兵力 , 《三国志》中有明确的记载:
癸亥 , 孙权上书 , 说:''刘备支党四万人 , 马二三千匹 , 出秭归 , 请往扫扑 , 以克捷为效 。''
这说明 , 刘备当时只有4万多人 , 再加上沙摩柯支援的1万人 , 总计也就5万人马 。试想一下 , 把5万多人铺在长达700里的长江岸边 , 每个营寨中只有多少人?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
另外 , 我们还可以从地理角度来进行分析 。假如刘备真的结下七百里连营 , 从宜昌为起点向西丈量七百里 , 其距离已经到达了今天的重庆一带 , 甚至都远远的超过了白帝城以西 。这么长的距离 , 而且只有区区五万人 , 就算是个从来都没打过仗的人也不会这样结营 , 更别说是征战一生的刘备了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所以说 , 刘备当时根本没有结下七百里连营 , 这里的七百里只不过是一个夸张的虚数 。
其实 , 当时刘备结营的位置 , 应该只是涵盖了从猇亭和夷陵一带的长江两岸 。再从夷陵向西 , 虽然也有军营 , 但其实是用来进行粮草补给的中转站 , 其中并没有布置兵力 。
推荐阅读
- 刘备在《三国演义》中,哭了至少不下30次?哭对他究竟有多重要
- 三国死得最悲壮的大将,他们一死天上必有将陨落,可谓天地同悲!
- 三国最有气势的七句话,特别最后两句说出来,足以吓退千军万马!
- 中国文学简史 魏晋南北朝文学:陶渊明
- 三国之公孙家族第三篇:雄踞辽东
- 三国演义6句话,道尽男人一生况味。
- 三国演义中,最具有悲剧色彩的两个角色,吕伯奢和陈宫
- 金庸没写三国故事?其实写了,此人是三国龙套,被金庸写成了宗师
- 三国演义几场顶级武将的巅峰对决,看看有没有你心目中的那一场
- 《三国演义》赵云为何有三个?揭露背后的原因,出乎很多观众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