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绎不爱官场爱教育(齐鲁状元系列四十)( 二 )


接到皇帝的指示后,刘绎很客气、很谦恭地给同治皇帝写了一封信。在感谢最高领导信任栽培之余,刘绎说自己已经是接近七十岁的人了,日薄西山,苟延残喘,朝不虑夕,实在难以承担繁重复杂的政府工作任务。
刘绎话是这么说,但年老体弱绝对不是他拒绝出山的主要原因。比方说,同治皇帝都去了西天,刘绎却依然健在。直到光绪做了皇帝四五年之后,刘绎才终老家中,享年八十二岁。刘绎不去政府上班的千般理由、万般说辞,都不是出自真心。归根结底,是他不适应,或者是不喜欢官场。刘绎的经历说明,让一个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真的比较难。即使勉强去做了,也不一定能做好。
虽说不恋官场,刘绎却始终心系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可以说为此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刘绎对于教育和人才的问题,认识很到位、很深刻。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为国必先培元气,其要在得人才、固民心。上无言利之臣则贤才进,下无贪黩之吏则闾阖安。元气之复必由于此。”国家要振兴,教育是关键。每个有识之士,都应为此身体力行,付出不懈努力。
刘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隐居乡里期间,刘绎并不只是在家照料侍奉长辈。在尽孝的同时,刘绎先后在江西比较有名的鹭洲书院、青原书院讲学授课,并主持教务教学工作,时间长达数十年。在刘绎的言传身教下,无数学子得以成长成才。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刘绎身体力行地为培养人才、发展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刘绎不爱官场爱教育(齐鲁状元系列四十)】虽说辞官在家,但刘绎依然心系天下,十分关心国家政事。比方说,当太平军进逼江西的时候,刘绎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奉命组织地方武装(团练),认真进行训练备战。一介书生的刘绎,在军事方面也不外行。据相关史籍记载,刘绎组织指挥的地方武装,对于清政府对付太平军战事的全局,都起到了一定的牵制和配合作用。
再比方说,鸦片战争爆发前后,刘绎出于一种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向政府提出了若干禁烟备战建议,并坚决反对朝廷向英国侵略者赔偿烟价和战争费用。刘绎曾痛心疾首地列举鸦片之巨大危害:“官吸之则废事,兵吸之则废守。富者败家,贫者丧身。”刘绎这番话,读后让人有种震聋发聩之感。毒品的危害至今没有根除,仍不断有人沉迷其中。那些为了寻求刺激而吸毒的人,不妨好好体会回味一下刘绎这段话。
刘绎是个酷爱学习、终生坚持不懈的人。他深知,要搞好教育事业,光有一腔热血是不行的,打铁还得自身硬。要想教书育人,必须首先丰富充实自己的知识学问,与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的储备。刘绎认为,人这一生,应该活到老学到老,不能有片时松懈,更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半瓶子醋。在工作教学之余,刘绎一有空就读书充电、不断更新知识,做到了终生不辍。
刘绎求学,主张求真,讲求学以致用,从不务虚名、走捷径,坚决反对华而不实、弄虚作假的不良习气。比方说,他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人生经历:“平生进未尝有一日诡遇,退未尝有一日暇逸”。意思是,刘绎认为自己的人生很充实。上班工作的时候,从未有过投机取巧之行为。离职回家之后,不是读书做学问,就是办学授课带学生,从不曾无所事事地混日子。
多才多艺的刘绎,诗词文章写得很不错。关于写诗作文,刘绎主张本真写作、有感而发,不能过分追求辞藻、句式等形式层面的东西。他曾如是说,“不事摹仿,不求工巧。自然流露,若不容己。则虽词浅旨近,往往见其真焉。”刘绎一生著述颇丰,有《存吾斋文钞》《存吾斋诗钞》《崇正黜邪论》《诗钞》等著作传世。
刘绎有个比较有名的同级进士同学,名叫叶名琛,位列本科二甲二十一名。据有关史料评价,叶名琛是个很自负,并且喜欢说大话的人。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夕,叶名琛担任两广总督要职。当英国人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出兵进攻广州的时候,叶名琛采取鸵鸟式不作为对策,导致英军顺利攻占广州,他自己也成了英军的俘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