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世界》系列 · 高林|历史就是我们自己

点蓝字,加星标,让你更容易看到我们!
《我与世界》系列 · 高林|历史就是我们自己
文章插图
《我与世界》系列 · 高林|历史就是我们自己
文章插图
对话 · 高林 > 完整专访 | 历史爱好者 · 高林 <没时间看视频也可以看文字以下为采访摘要
《我与世界》系列 · 高林|历史就是我们自己
文章插图
《我与世界》系列 · 高林|历史就是我们自己
文章插图
《我与世界》系列 · 高林|历史就是我们自己
文章插图
△高林的书房田川:天呐,这些书你都看过了吗?高林:都看过我就“死”了,大概看了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田川:那也很厉害了。
《我与世界》系列 · 高林|历史就是我们自己
文章插图
△作家高林高林,微信公众号“青年维也纳”及其文史沙龙社群的主理人。他不定期地组织沙龙活动,参与者分布北京、伦敦、东京等世界各地,年龄跨越70、80、90后,以趣味为基础,谈论历史、社会、经济、艺术和音乐。高林:我们把历史想得太严肃了,总觉得历史里的人都是些伟大的,三头六臂的,我们只能仰望的人,其实都是普通人而已。如果用“凡尔赛文学”写,路易十四应该会发个朋友圈说“哎呀,把我冻醒了,这房子太高,太大了。”高林熟读欧洲史,尤其痴迷于19世纪的欧洲历史。2019年,他出版《皇帝圆舞曲:从启蒙到日落的欧洲》一书,在自序中写道,“历史之于你我,应该像睡神与梦神,紧紧地抱住你们,蒙住你们的双眼,带你们走进梦乡。”高林:我们这个时代看起来好像离19世纪很远,隔了一百甚至两百年。但其实很多东西都没有我们想的那么远,他们和我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你不需要靠幻想找到19世纪,相反,你在日常生活里就可以体会到19世纪的生活。今年9月,偶然在一个音频节目里听到高林漫谈19世纪。我们惊叹于他对历史知识的熟稔于心,也被他对历史人物精准幽默的评论逗乐。对19世纪欧洲历史和当下中国之间的关系,高林见解独到。高林:上中学的时候我是住校生,学校不许我们看武侠和言情小说,所有流行的书都不许看。可如果你看的是世界名著,就没人管。后来我发现,世界名著比武侠小说好看。田川:为什么?高林:其实这些世界名著也是言情和武侠小说,像瓦尔特·司各特的《英雄艾文荷》就是欧洲题材的武侠小说,《基督山伯爵》就是欧洲题材的发财报仇的故事。我印象里最深的一件事,是有一次上数学课,我在那儿偷着看《悲惨世界》,整整看了一下午,三节连堂课我都没注意到中间下过课。最后老师忍无可忍,“咔”就把书从我手里抽出来,说你上课看什么呢,翻过来一看发现是《悲惨世界》,又给我放回去了,说以后不要上课看了,也没收我的书,特别神奇。田川:是不是因为我们对欧洲文学还有点向往或是崇尚导致的?高林:对,我们的人其实对这些文学作品有一种敬畏感,认为它们是很了不起的或是严肃的,是一种艺术。但其实你看过后就会发现,它们跟我们平常看的小说也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我特别喜欢用莫泊桑的《项链》当一个梗,这篇文章不是上了中学生的课本么,我就说编课本的人真不容易,能从莫泊桑那么多不和谐的小说里,找到这么一篇多少还算积极向上的文章编进课本。《项链》讲的是一个女人丢了一串假项链,导致夫妻俩人含辛茹苦还债的故事。但其实莫泊桑还有一篇文章叫《首饰》,刚好和《项链》的故事相反。它讲的是一个特别穷的家庭,妻子长得很漂亮,也没什么特别的爱好,就是喜欢收集假首饰。后来妻子去世了,一天丈夫拿着妻子的假首饰路过一家珠宝店,随便拿出一个妻子的假首饰问珠宝店的人值多少钱,珠宝店的人说“四万法郎吧”,丈夫说“这不是假的吗?”珠宝店的人说“这怎么会是假的!这就是从我们这儿买走的,你要是还有,我们都愿意收。”那你想想看,妻子的这些首饰是怎么来的?莫泊桑写的都是这种风格的东西,他和我们这个时代的讽刺小说或伦理小说,甚至是网络小说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无非就是它是一百多年前的东西而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