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了解苏轼写作背景后,对他更佩服了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了解苏轼写作背景后,对他更佩服了
文章插图
“以理趣取胜”要求作家在进行艺术构思的时候,以形象为君,而以哲理为其辅弼;要做到融理入景,理与景化,从而使哲理与诗情画意融合无间,浑然一体。苏轼作于黄州时的《临江仙》词,便是这样一篇佳作。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了解苏轼写作背景后,对他更佩服了
文章插图
对于这首词,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公元1080年(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住在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还在这里筑屋名雪堂。对于经受了一场严重政治迫害的苏轼来说,此时是劫后余生,内心是忿懑而痛苦的。但他没有被痛苦压倒,而是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一种不以世事萦怀的恬淡精神。有时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有时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间,他要从大自然中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了解苏轼写作背景后,对他更佩服了
文章插图
这首词记叙深秋之夜词人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的情景。“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自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诗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已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远祸。顾盼眼前江上景致,是“夜阑风静縠纹平”,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了解苏轼写作背景后,对他更佩服了
文章插图
于是,苏东坡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唱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已的有限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这首词写出了谪居中的苏东坡的真性情,反映了他的独特风格。历史上的成功之作,无不体现作者的鲜明个性,因此,作为文学作品写出真情性是最难能可贵的。元好问评论东坡词说:“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对此,元好问也道出了东坡词总的特点:文如其人,个性鲜明。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了解苏轼写作背景后,对他更佩服了
文章插图
《宋史·苏轼传》《东坡事类》元好问《遗山文集》卷三十六《新轩乐府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