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吵架就逃?检验真感情的第一标准就在这里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和伴侣在一起时 , 明明确定互相爱慕、彼此依恋 , 但总像隔着一层纱 , 似乎这段感情处处充满着不安 , 始终无法真正亲密 。
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有种错觉 , 对方好似始终戴着一副面具 , 没有办法进行深度沟通 , 他可以对你细心照顾 , 嘘寒问暖 , 但对于你内心的真正需求却拒绝了解 。 在冲突争吵时 , 对方的第一反应是迅速逃避 , 没有沟通意愿 。
或以“我工作养家 , 你还有什么不满足”或“你不要胡思乱想”作为回应 , 慢慢的你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太贪心 , 要求过分 , 不够懂事 。
其实并不是 , 问题的原因很可能是你们正处于一段“假性亲密关系”中 。
不袒露脆弱与真实需求的感情
充满危机且脆弱
真正的亲密关系是你与另一个人之间有深刻的、自由的、互相回应的联结 。 然而现实生活中 , 很多亲密关系中的双方没有信任 , 也没有坦诚接纳 , 不愿为这段感情付出 。
两人没有感情上的亲密感 , 只能用“夫妻”、“爱人”、“亲人”等社会身份的联结来确定这段关系的存在 。 “只有夫妻之名 , 没有夫妻之情” , 只能用社会关系来维持的关系 , 在心理学上被定义为“假性亲密关系” 。
一吵架就逃?检验真感情的第一标准就在这里
本文插图
《消失的爱人》曾被称为“年度最易导致分手”的电影而引发广泛讨论 , 却鲜少有人看明白影片中的婚姻悲剧正是源于“假性亲密关系” 。
电影中的艾米和尼克在步入婚姻后 , 双方都无法接受枕边爱人的真实模样 , 遇到问题只会站在利己的角度妄图欺骗、控制对方 , 从最初认定彼此是金童玉女的绝佳良配 , 到最后互为对方的噩梦 。
一吵架就逃?检验真感情的第一标准就在这里
本文插图
在小马克·B·博格 编著的《假性亲密》一书中提到在“假性亲密关系”里 , 伴侣通常有“表演者”和“观众”两个角色 。
表演者:表面看是照顾者 , 真正的动机则是希望通过纠正另一半的行为来满足自身的期待 , 填补心中的不安感 , 树立自身付出无错的立场 。
观众:通过被照顾来配合表演者 , 表现出被治愈的模样 , 但潜意识里根本不希望被矫正 , 只是为了维系感情 。
一吵架就逃?检验真感情的第一标准就在这里
本文插图
艾米是一个典型的“表演者” , 她从小生活在光环中 , 哈佛高材生 , 优雅美貌 , 知名作家 , 野心勃勃;而尼克则是个凤凰男 , 算是小镇青年“纽约漂” , 虽帅气幽默 , 但骨子里还是懒散不上进 。
艾米曾尝试改造老公 , 为他和家庭不断付出 , 永远以优雅得体的形象取悦老公 , 这种过度付出便是“表演者”的常态:她希望通过反复强调自己的付出 , 迫使尼克变成自己满意的样子 。
一吵架就逃?检验真感情的第一标准就在这里
本文插图
尼克曾尝试做一个“观众” , 演绎一个理想丈夫 , 可婚后的安逸生活很快让他没了斗志 , 原来胸无大志的本性显现出来:他抱着薯条看电视傻乐 , 把妻子送来的书拿去垫椅子 , 总而言之 , 他不想继续扮演一个上进者的角色 。
长期扮演一个不属于自己的角色是很难的 , 我们本身就在社会赋予的角色里 , 教师、警察、员工等等 , 回到爱人身旁本应是最放松做自己的时刻 , 如果还要扮演譬如“表演者”或“观众”这样的角色 , 很容易便会疲累 , 关系自然难长久 。
一吵架就逃?检验真感情的第一标准就在这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