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看两不厌-历代萌宠展”特展展品


“相看两不厌-历代萌宠展”特展展品
文章插图
【文化典藏】错金银鸠杖 西汉
《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玉仗,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鸠杖在先秦时期是长者地位的象征,汉代更是以拥有皇帝所赐鸠杖为荣,作为一种地位和名望的象征,只有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才能用。
此件纹饰华美、做工考究的鸠仗源于西汉,想必曾为一位位高权重的老者所使用。“错金银”是古代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金银错”。金银错工艺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装饰图案。汉代是我国金银错工艺最盛行的年代。
“相看两不厌-历代萌宠展”特展展品
文章插图
【文化典藏】瓷塑青花粉彩描金鸳鸯摆件 清乾隆
从古至今,鸳鸯都是爱情的象征。古人用鸳鸯代写爱情的诗词比比皆是。此件青花粉彩描金鸳鸯摆件,采用青花、粉彩两种工艺,华丽优美,两眼脉脉含情。眼部满描金,颊施酒晕妆,头顶青花羽冠,颈部矛形领羽,通身色彩斑斓,充满光泽。
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粉彩是一种釉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后历朝流行不衰。
你看这鸳鸯含情脉脉,目光传神,为什么只有一只呢?俗话说,秀恩爱,死的快,不虐单身狗呗。
“相看两不厌-历代萌宠展”特展展品
文章插图
【文化典藏】五彩龙王像 清道光
龙王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在水里统领水族的王,掌管兴云降雨,属于四灵之一。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唐玄宗时,诏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由此,龙王之职就是兴云布雨,为人消灭炎热和烦恼,龙王治水成了民间普遍的信仰。
这件龙王像通身施彩,造型拟人,身着龙袍,正襟危坐,很有气势。五彩为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的新品种,由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五彩又称硬彩,色彩鲜艳,造型多变,颇受世人喜爱。
大家看到了吗,自求多福的龙王也戴着长命锁呢。
“相看两不厌-历代萌宠展”特展展品
文章插图
【文化典藏】铜降妖瑞兽 唐代
此件降妖瑞兽左手按住小妖,四爪右手高高举起,正义凛然,不怒自威,脚底小妖显然已难逃一劫,生动地反映出唐人对妖魔文化的理解。降妖除魔意识中西方都存在,但由于各自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诸多不同,各存差异。这件文物由铜铸而成,在古代,铜是非常贵重的材质,因为它可以打造铜钱,铜的重量就是钱。古人用这样贵重的材料充满敬意地制作这尊降妖瑞兽,表达了社会一个总体愿望,希望自己被神灵庇佑,远离厄难。我们中华文明中历朝历代都会有各种形象的瑞兽为皇家、百姓所崇拜,其根源是因为对天地万物怀有敬畏之心。
大家放心,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妖鬼邪魔们终究逃不过我降妖瑞兽的手掌心!
“相看两不厌-历代萌宠展”特展展品
文章插图
【文化典藏】金啄木鸟一对
此啄木鸟为金质,金鸟錾刻工艺非常细腻,冠、身、翅、尾部都刻有精美的装饰,显得高贵典雅,展示出极高的工艺水准,形态非常传神。此器物两件成对,腿足做成孔状,以便穿缀。
啄木鸟,古称“戴胜”。在民间传说中,戴胜鸟具有机警耿直的禀性,忠贞不渝的习性,自古以来就是宗教和传说中的象征物之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