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演员教外来娃学闽南戏

“阮厝门门对台,海峡风景入眼界,两岸民俗同一派,风狮爷威镇闽台……”这是厦门“荷叶说唱”剧目《门向海》中的唱词。前不久,在第14届海峡两岸“读册歌”电视广播大赛上,厦门同安区西塘小学表演的《门向海》荣获一等奖第一名。
专业演员教外来娃学闽南戏】近日,采访人员走进西塘小学的舞蹈教室,看到一名专业演员、两名音乐教师,正在教该校歌仔戏社团的孩子们练习唱歌仔戏。据介绍,这所学校外来员工子女占比为85.8%。歌仔戏社团30余人,只有两名孩子是本地人。
林丽虹是厦门市歌仔戏传承人,也是一名职业演员。“注意眼睛要往上看,要有表情,手指动作也要到位。”林丽虹对每个小演员的表演细节都“扣”得很紧。她说,很多外来娃不会讲闽南话,但这并不影响她们学戏,每个孩子对语言和语音的理解能力都很强。
西塘小学五年级一班的杨佳蕾来自四川,父母来厦门务工十多年。“很喜欢学戏,因为唱起来很好听,舞蹈动作也好看,爸爸妈妈看我表演很骄傲。”杨佳蕾说。
来自湖南的马靖涵现在是六年级学生。她和另外一名同学表演的歌仔戏《十八相送》,2020年10月获第三届福建省中小学戏剧展演一等奖。马靖涵在剧目中饰演祝英台。
为了让孩子们能学好歌仔戏, 西塘小学还派出两位音乐教师洪石韦、陈慧萍具体参与排练。“每一个表情、眼神,每一个细微的动作,老师都反复讲解,让我们反复练习。”马靖涵说。为了演好歌仔戏,她和社团成员每天放学后都要练习一个多小时,周末及寒暑假也跟着老师们练习。
“在日常音乐课上,我们也会渗透一些传统剧目的内容。”洪石韦说。
陈慧萍告诉采访人员,“荷叶说唱”是厦门首创的一个曲种,看似简单,其实奥妙不少。她说,演员须说一口地道的闽南话,另一方面,小孩子一手拿着快板,一手托着荷叶,时间一长,手容易酸疼,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考验,需要有坚持的毅力。
“让闽南文化走进校园、能增强外地娃的归属感”西塘小学校长叶五洲介绍,作为厦门市闽南艺术特色校、中华传统文化示范校,学校除了组织歌仔戏社团外,还开发了闽南文化校本教材,创、编、排了一批闽南歌曲,同时还引进“讲古”“答嘴鼓”等民间艺术。这些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闽南文化的熏陶。
西塘小学的歌仔戏,只是同安闽南传统文化遍地开花的一个缩影。现在,同安区汀溪中心小学的宋江阵、第二实验小学的车鼓弄、国祺中学的南音都成为学校的艺术“名片”。
近年来,在同安,宋江阵、莲花褒歌、锡雕等文化传习中心先后成立,歌仔戏、车鼓弄、南音、闽南童谣、闽南话合唱等十多个民俗文化艺术基地相继成立,现在全区有一百多个民间文艺团队常年开展演出,传承和弘扬同安民俗文化。
同安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在政府高度重视民间艺术传承的背景下,区教育局顺势而为,开展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活动,通过建立学校戏曲社团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戏曲文化的知识普及。
“艺术最终要靠孩子们来传承。”林丽虹认为,传统戏曲进校园,不仅能让孩子从小接受艺术的熏陶,更能让孩子从小就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中国教育新闻网采访人员 熊杰 )
专业演员教外来娃学闽南戏
文章插图
专业演员教外来娃学闽南戏
文章插图
专业演员教外来娃学闽南戏
文章插图
图一、图二、图三:林丽虹指导孩子排戏。摄影 熊杰
专业演员教外来娃学闽南戏
文章插图
图四:孩子们在练习基本功。摄影 熊杰
专业演员教外来娃学闽南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