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姑姑三毛》②:怎样的父母,养出三毛这样的孩子?


《我的姑姑三毛》②:怎样的父母,养出三毛这样的孩子?
文章插图
10天听完一部人物传记,解救你的阅读焦虑。十点人物志开启「人物传记精华领读」栏目,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带你欣赏书中核心情节与内涵,节省阅读时间,建立对原书的阅读兴趣。
希望通过这个栏目,为你淬炼名家的思想经验,获得改变人生的力量。
每部人物传记共有10天领读,每日更新一期。
领读 | 江徐
十点人物志出品
昨天,我们了解到的是《我的姑姑三毛》中的第一节内容。在作者对三毛的深切怀念中,娓娓道说了对三毛印象最深的往日片段。
怀念的阀门一经打开,记忆的碎片纷至沓来。接下来的书页中,收录了哪些秘密趣事?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共读吧。
《我的姑姑三毛》②:怎样的父母,养出三毛这样的孩子?
文章插图
怎样的父母,养出三毛这样的孩子?
《我的姑姑三毛》这本书,陈天慈的笔触在当下与往事中来回穿梭,忆海拾贝般讲述着有关三毛的点滴。
常常有人问她:你爷爷奶奶是怎么的人,能够培养出三毛这样独特的孩子?
三毛曾在文章中骄傲地写道:“说起来我们陈家,因为得自先祖父陈公宗绪的庇荫,世世代代书香门第,忠厚传家。家产不多,家教可是富可敌国。”
陈天慈小时候住在爷爷奶奶家,从老人对隔代的养育方式中,她体会到一点:爷爷奶奶的“养”孩子,除了照顾好吃穿,身教大于言传,很少对孩子要求什么。
《我的姑姑三毛》②:怎样的父母,养出三毛这样的孩子?
文章插图
陈天慈记忆中,奶奶是出了名的大好人,总是面带微笑,从不大声跟人说话。奶奶也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妇女,将家庭视为人生的一切,丈夫和孩子是她最大成就,而自己从来不重要。
三毛的母亲缪进兰,高中毕业后,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选择了婚姻。想来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因为文章中用了“下嫁”一词。
在三毛童年记忆中,母亲的脸色向来显得安详,安详背后却是一份巨大的茫然。缪进兰跟天底下的大多数母亲一样,整天忙于厨房,伺候着家人的肠胃,却不能读懂儿女的心思。
在大学,三毛念的是哲学,她对母亲的价值产生质疑,问母亲是否读过尼采、康德、萨特,得到的回应全是否定时,她不明白母亲为何不去读书,不明白母亲为何不去追寻自我。甚至,为自己母亲没有学问而感到愤怒。
体验过柴米油盐,历经人事沧桑,三毛终于明白母亲爱的奉献。她在文章里写道:“母亲的腿上,好似绑着一条无形的带子,那一条带子的长度,只够她在厨房和家中走来走去。大门虽没有上锁,她心里的爱,却使她甘心情愿把自己锁了一辈子。”
母亲在吃饭穿衣上给予三毛无微不至的关怀,父亲则在心灵方面对三毛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父亲陈嗣庆是一名律师,酷爱运动,与人和善,职业习惯培养出严谨理智的处事方式。他正直、敏感、多愁、脆弱,体质柔弱,不懂圆滑,不喜应酬,具有良好的语言与思想组织禀赋。这些品格,全都遗传给了二女儿三毛。
在三毛心中,父亲有时像小孩,缺乏足够能力去应付复杂的人事。借出去的钱,常常有去无回,他却不敢开口向人讨要。
有一次,一场费力的官司结束,对方送来一只大西瓜,酬劳的事始终不提。对方临走,父亲再三道谢,然后开西瓜喊大家吃。三毛愤愤不平,骂父亲没有勇气讨要应得报酬。父亲一笑置之,认为西瓜已是意外收获。
三毛小时候怕父亲,怕听到父亲对自己发出的叹息。只要听到父亲下班回家的声音,她就躲进自己房间,饭由母亲送进去单独吃。
父亲没有打过她,甚至也没有责骂过,正是这种包容与忍耐,在三毛心灵里投下消散不去的阴影。她觉得有罪,觉得自己是一个让父亲伤心透顶的孩子。
《我的姑姑三毛》②:怎样的父母,养出三毛这样的孩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