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便秘,内外疗法各显神通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加大、饮食结构发生改变 , 使得便秘发病率逐年上升 , 常规西医治疗多给予促分泌药、胃肠动力药以及泻药 , 给药后其短期疗效显著 , 但停药后便秘程度加重 。 中医治疗通过辨证论治 , 采用多种疗法 , 具有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的优势 。
中医治便秘,内外疗法各显神通文章插图
女人有胃痛
中药辨证论治
脾肾阳虚
此类属于便秘的冷秘 , 患者证见大便不畅 , 腹中冷痛 , 多见手足不温 , 腰酸背冷 , 舌淡、苔白 , 脉沉迟 , 治疗原则以温润通便为主 , 常用治疗方法为济川煎加减治疗 。
气虚便秘
此类属于便秘中虚秘的气虚型 , 患者证见排便不畅 , 粪便质地不硬但难以排泄 , 神疲乏力 , 舌淡苔白 , 脉沉细无力或脉虚 , 此类治法为健脾、益气、通便 , 生脉散、补中益气汤以及黄芪汤等加减治疗是其常用方剂 。
津枯肠燥
此类患者证见大便干燥 , 缺乏便意且排便困难 , 腹部胀满 , 舌淡苔白或舌红少苔 , 脉细 , 治疗方法为滋阴润燥 , 常见方剂为麻子仁丸、增液汤等 。
肝胃郁热
此类患者证见大便干结 , 腹胀 , 睡眠质量不高 , 多梦 , 烦躁易怒 , 舌红苔白 , 脉弦 , 多由情志因素导致 , 治疗方法为清肝泄热 , 常用六磨汤加减治疗 。
胃热肠燥
此类患者证见排便困难 , 大便干结 , 排便次数显著降低 , 常见数日一行 , 需服用排便药以通便 , 多伴有腹部胀痛 , 口干 , 舌红苔黄 , 脉滑 , 此类患者治疗方法为清热润肠 , 排下通便 , 多给予麻子仁丸加减治疗 。
中医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包括针刺与灸法、穴位埋线、穴位贴敷、耳穴埋豆等 , 经研究证实均具有理想疗效 , 患者容易接受 。
针刺与灸法
针灸治疗疾病在《灵枢·杂病》中就有记录 , 经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具有理想效果 , 具有彻底改善症状的疗效 。 有研究认为 , 对脾肾阳虚证或脾虚气弱证的慢性便秘患者采用温针灸方法治疗 , 取其调节脏腑之气之效 , 通畅气机则患者便秘症状改善 。 小儿以纯阳体质居多 , 胃肠实热是导致小儿便秘的主要原因 , 小儿惧针、喜动 , 因此针灸过程中应对小儿便秘进行辨证论治 , 针灸时结合小儿特点采用不留针法进行治疗 。 《灵枢·官能》有云 , "针所不为 , 灸之所宜 。 "艾灸治疗是治疗便秘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 艾灸治疗便秘的过程可根据便秘证型取穴 , 虚证者取天枢、气海、足三里、大肠枢等 , 实证者取穴支沟、大肠枢、天枢等 , 艾灸过程对准穴位进行固定 , 持续艾灸至皮肤潮红 。
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最早记录于《灵枢·终始》 , 将材料埋置于穴位 , 可产生胀、重、麻、酸等得气感 , 长时间刺激穴位进而治疗疾病 。 穴位埋线法将中药作用、埋线方法以及毫针刺法相结合 , 对人体发挥综合作用 , 具有花费较小、疗效明显、简便易行的特点 , 与当前我国医疗水平相符合 。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将药物贴敷于患者相应穴位 , 药物经皮肤黏膜吸收后对体内经络造成刺激 , 进而通畅脏腑之气 , 纠正脏腑阴阳失衡 , 达到治疗效果 。
耳穴埋豆
《灵枢·口问篇》 记载 , "耳者 , 经络之所聚也 。 "脏腑与耳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 耳穴埋豆是压丸贴敷于耳郭穴位上 , 对相应穴位进行刺激以防治疾病 。 耳穴埋豆的材料包括王不留行籽与磁珠等 。
【中医治便秘,内外疗法各显神通】总之 , 中医药治疗便秘 , 需要重视辨证论治 , 切不可一味使用泻下药物 。 穴位敷贴、针灸、艾灸、耳穴埋豆、穴位埋线、中药汤剂与丸剂治疗等均是有效方法 , 治疗过程中需结合患者耐受情况与体质进行个体化用药 。 便秘患者需坚持饮水 , 食用粗粮或较软食物 , 适当揉腹、运动 , 定期排便 , 改变自身不良生活习惯 , 进而改善症状 , 提高疗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