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宋江的目标就是“体制内”,他在郓城县里做押司就好了,为什么还要与江湖中人、甚至是江洋大盗暗中来往?为什么要替劫走生辰纲的晁盖等人通风报信?
文章插图
宋江从来不是以“体制内”为理想和目标的。这一点,他与林冲不同。
林冲是逆来顺受,只要不逼到悬崖边上,他永远想不到反抗。而宋江呢,不满足于下层官吏的地位,时刻想着找机会飞黄腾达。“体制内”能让他飞黄腾达,他就留恋“体制内”;造反能扬名立身,他就愿意造反;造反却看不到前途,他就又想着招安了。
至于刺配江州,更不是“甘心”逆来顺受,而是看到了“刺配”中蕴含的巨大机遇:武松在杀嫂刺配后,先得到施恩父子的厚遇,又得到张都监的赏识;杨志杀牛二后刺配,也受到梁中书的重用;就是宋江自己,在刺配江州时,不也受到戴宗的尊重吗?
由此看来,刺配并不是穷途末路。相反的,如果经营得法,刺配反而会成为人生逆袭的重要机遇。
文章插图
宋江本来就是个投机分子,首尾两端,唯利是图(他图谋的利益不是钱财,而是江湖声誉,以及更深远的,由江湖声誉换取政治地位)。就是以后的上梁山,也是“杀人放火受招安”,曲线寻求地位升迁,而不是铁了心与朝廷为敌。
浔阳楼头题反诗,“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诗里并没有要推翻大宋政府的内容,只是“壮志”或者“野心”的流露而已。
文章插图
而他的“壮志”或者“野心”,是伴随他一生、心心念念、无时或忘,却又轻易不能说出来的。只有在酒醉之后,才会按捺不住,蓬勃涌出。
如果这首诗被别人看到了,也许只会佩服作者志向高远,或者嘲笑他自不量力、狂妄自大,并不会有更重要的后果。但是被黄文炳看到了。
文章插图
这黄文炳是“虽读诗书,却是阿谀谄佞之徒,心地匾窄,只要嫉贤妒能,胜如己者害之,不如己者弄之,专在乡里害人”的人。这时候他又“指望他(蔡九)引荐出职,再欲做官”,可惜没有进献之礼。
文章插图
【宋江甘心刺配江州,留恋体制内生活,为何又在浔阳楼题反诗?】于是他抓住这首诗大作文章,用“这厮无礼,他却要赛过黄巢,不谋反待怎地?”的解读,进行类似文字狱的构陷。
宋江只是不小心撞进了“文字狱”的陷阱里去而已。
文章插图
如果可以平等地辩论,宋江可以这样说:“黄巢不能治国安邦,只会引发动乱,让生灵涂炭,叫人怎么看得起?”
可惜没有人允许他平等地辩论。一个在江湖上薄有名声的囚徒,一个脸上刺字的配军,他哪里来的发言权?
文章插图
公正吗?不公平。但这本来就是作者的目的:用宋江的被文字狱陷害,用林冲的逆来顺受却无地容身,用武松的寻求司法公平而不可得,用……用许许多多的不公平,来描写一个坏人横行、好人不得其生的社会。
推荐阅读
- 宋江与吴用的这一举动,暗示晁盖生命步入倒计时!
- 此人有燕青的才情,又有林冲的武艺,因人品低劣被宋江降低排名
- 除了宋江,还有哪些人在梁山拥有实权
- 宋江既然甘心被刺配江州,为何要在浔阳楼题反诗?只因他发现……
- 水浒传中,此人是梁山第一高手,却因为看不惯宋江,提前下山离开
- 水浒传中唯一没有绰号的英雄,他没陪宋江一起死,并活到了八十
- 张叔夜征剿梁山,为何对卢俊义悬赏十万,武松五万,宋江才两万
- 他才是梁山真正的老大,既非宋江,也非卢俊义,吴用临终才想明白
- 他是花荣之子,宋江死后,他绝处逢生,最后成功逆袭当上泰国驸马
- 水浒传最聪明“七人组”:明里暗里和宋江作对,最后全都得了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