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书院的兴衰史: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是集教育、学术、藏书为一体的文化教育机构。由于它介于官学和私学之间,因此能够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支持,又能够吸收私学的优势。书院出现后,就与官学、私学并驾齐驱,对中国古代的思想传播,学术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中国古代书院的发展历程,以及总结其中的规律。一、唐朝:书院的兴起“书院”之名最早出现于唐朝,不过当时的书院并非是讲学的地方。当时主要有两种书院,一种是官方设立的书院,主要用于收集、整理、校勘图书的地方,如丽正修书院和集贤殿书院。另外一种是个人读书的地方,这样的书院很多,许多文人都有自己的书院,类似今天的书房、书楼。受到禅宗“禅定”、“安静而止息杂虑”思想的影响,这些私人书院主要建设在风景优美,环境清幽之地,以便个人潜心研读。唐诗中就有许多书院的名称和描写,如刘眘虚的《阙题》就描写了个人的书堂: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浅谈书院的兴衰史: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
文章插图
到了唐朝后期,私人书院的功能开始发生转变,逐渐从个人的书堂演变为师徒讲学的场所。这和唐朝的社会大背景有密切的联系。“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不断严重起来,唐节度使之间攻伐不断,加上政治腐化、官宦专政,文化教育事业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所谓“天下无道则隐”,在乱世,许多士人开始隐退山林,建屋藏书,研究学问,并聚徒讲学。如此,拥有教育功能的书院就产生了。在当时这种新书院的数量还不算多,典章制度也不成熟,在性质上还是属于私学,和孔子聚徒讲学差不多。二、宋元:书院的繁荣宋朝时期,实现了局部的统一,社会较为安定。但是,北宋并未大规模发展教育事业,而是单方面发展科举制度,扩大科举的录取名额。这导致了两个现象的产生,一是官学没有得到复兴;二是士人的求学积极性更高。如此,就推动了私学的繁荣,于是书院就发展到了繁荣的阶段。在北宋中期,国家开始重视教育,大规模兴办官学,对书院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一些书院衰落了。不过书院的繁荣去世没有中断,还新建的许多书院。北宋时期著名的书院有九江白鹿洞书院、长沙岳麓书院、商丘应天府书院、洛阳嵩阳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南京茅山书院等。
浅谈书院的兴衰史: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
文章插图
南宋时期,国子监、太学、州县的学校都陆续恢复建立。但官学的教育水平难以提升,士人“视庠序如传舍,目师儒如路人;季考月书,尽成文具。”他们很多投入书院门下。同时,到了南宋,理学已经发展成熟,出现了许多学派,如朱熹的闽学、张栻的湖湘学、以陆九渊的心学、陈亮的永康之学、叶适的永嘉之学、吕祖谦的婺学等。各大学派纷纷在书院进行讲学,宣传自己的主张,大大提高了书院的学术水平,也提高了书院对学子的吸引力。南宋时期的四大著名书院是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象山书院和丽泽书院。
浅谈书院的兴衰史: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
文章插图
宋朝的书院不仅数量庞大,名声显赫,而且还形成比较成熟的规章制度。如在管理上,设置了山长、洞主、院长、堂长等职,负责书院管理和教学工作。书院的教学理念也已经形成。如朱熹在在白鹿洞书院颁布了《白鹿洞书院揭示》,成为了书院的宗旨,影响深远。另外,该时期的书院开始被纳入了官学的体系。首先,国家也十分支持书院的发展,设置了“学田”用来作为书院的经费。如此,许多书院就成为了官方控制的教育机构。第二,部分书院的主人将书院捐赠给国家,以谋求一官半职,这样一些书院就成为了官方的书院。实际上,各个书院所的讲的内容基本都是儒家的经典,因此书院所宣传的思想和官方的思想也是一致的,这也就是书院官学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