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文艺复兴文学之八:德国文学2


西欧文艺复兴文学之八:德国文学2
文章插图
西欧文艺复兴文学之八:德国文学2
德国的人文主义者大多是语言学家,他们一般用研究《圣经》原文的方式来同罗马教会斗争,因为当时教会拥有对《圣经》的解释权,任意解释教义,把《圣经》解释为奴隶法典,以欺骗和压迫人民,而且为了骗取钱财,还到处兜售赎罪券,许诺交钱多的可以进天国。德国人文主义者希望教会能够从善,期望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领袖就是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不仅仅是一个宗教改革家,他多才多艺,他在宗教改革中的讲演词、论文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通过翻译《圣经》为德国语文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也是一个出色的文学家、语言学家、诗人和音乐家。
马丁.路德(1483-1546年),生于图林根一农民家庭。1505年进埃尔富特奥古斯丁修道院学习神学,1512年成为维滕贝格大学神学博士和解释《圣经》的教授。1517年10月31日,路德在威丁堡教堂张贴了《95条论纲》,抨击教皇出售赎罪券。在农民、城市市民和下层贵族中引起巨大反响,宗教改革由此兴起。路德又多次发表文章论述他的改革主张,而且是以《圣经》为根据。1521年查理五世在沃尔姆斯召开会议,劝他改变主张,他说只有用《圣经》上的原文来说服他才行,拒绝改变。
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想建立一个独立的德国宗教,唤起民族意识。这是政治斗争,也是文化斗争。他用13年时间,用通俗德语翻译了《圣经》,使人民大众都能了解《圣经》的内容,使罗马教会丧失了单独操纵利用《圣经》的特权,成为平民反对僧侣的工具,使之能援引《圣经》为自己的利益辩护。人可以直接与上帝交流,成为德国教会独立的力量。
路德翻译《圣经》对德国语言的贡献极大。他在翻译过程中经常深入民间收集新鲜、生动的语言,并使之纯净、美化,给许多德国语言词汇以新的解释。德文《圣经》的语言,优美流畅,富于文采,令人惊叹,很快在全德流行,连他的敌人都使用他的语言。他成为统一的书面德语的开拓者,对德国民族语言统一方面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德国的诗歌、文学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如果没有这种统一而优美的书面语言,文学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这是他在文学史上的不朽功绩,他的文学著作还有讲演词、布道词和论文等,有代表性的有《致德意志民族的基督教贵族》(1520年)、《论一个基督教徒的自由》(1520年)、《论巴比伦教会被俘》(1520年)、《论僧侣的誓愿》(1520)、《反对教皇、主教、假僧侣阶级》等。在这些文章中他认为原罪与生俱来,要获得拯救,不在教会,而在信仰,否定教会是解释《圣经》的权威。
路德还写了大量宗教歌曲,如《我们的主是一个坚固的堡垒………》、《我们在深重的苦难中向你呼喊》、《我们恳求圣灵》、《主啊,我们赞美你!》等。这些赞美诗很出色。尼采曾这样评价说:"路德的赞美诗如此深沉、勇敢、充满灵性地奏鸣,洋溢着如此美好温柔的感情,犹如春天临近之际,从茂密的丛林里迸发出来的第一声酒神的召唤。"随着宗教改革的深入,路德的态度趋于保守,不支持胡滕参与的起义,甚至反对托马斯.闵采尔领导的农民战争。
托马斯.闵采尔(约1490-1525年),是德国最早的革命宣传文学作家。他以牧师的身份领导了农民战争。他的主要文章有《对诸侯讲道》(1524年),号召萨克森的诸侯反对天主教。在他的《公开驳斥不忠实世界的错误信仰》中进一步抨击封建统治者。在《论据充分的辩护词》中宣告与路德决裂。1525年的《致阿尔斯特德人民书》中,号召人民举行武装起义。这些文章文字生动,充满热情。
汉斯.萨克斯(1494-1576)是16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他生于纽伦堡,父亲是裁缝。小学毕业后随鞋匠学艺。1511年至1516年在南方各地漫游,接触到流行于手工业者中间的工匠歌曲。归来后创建了纽伦堡工匠歌曲学校,推动了工匠歌曲的发展,并且受宗教改革影响成为一名新教徒。1523年写了著名的长诗《维滕贝格的夜莺》,歌颂马丁.路德,因此遭到纽伦堡市议会的压制,命令他只许做鞋,不许刊印作品。他从此以市民生活为题材,创作了大量诗歌和戏剧,一直过着宁静的市民生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