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官员真的是又笨又懒,那老百姓就要敲锣打鼓的庆贺了

文学、戏曲、影视作品里塑造出来的贪官,大都是又懒又笨的弱智模样,套用现在比较流行的一个词就是“巨婴”。但真实的世界中绝不是这样,这些饱读诗书,十年寒窗,一路过关斩将才能“学而优则仕”的官员,随便拉出一位,放在今天就有可能是学霸级别的,他们是当世的精英,绝不可能是“又懒又笨”的弱智,这只是文学作品想当然耳。
我们可以怀疑他们的道德品质,但不要怀疑他们的智商,他们绝对不是笨人。这些当时最聪明的人,时代的精英,一旦步入官场,如果没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信念,他们贪赃枉法,搜刮盘剥其百姓来,那更是如虎添翼,让百姓叫苦不迭。他们真的是又懒又笨的话,那老百姓就要敲锣打鼓的庆贺了,又懒又笨的官员不可怕,又聪明又勤快的官员折腾其老百姓来,那才叫可怕。
清朝末年的学者陈康祺,却其代表作《郎潜纪闻》之中,就提出了一个很荒唐的观点“又懒又笨”对地方上来说,就是好官员。清朝官员真要“又懒又笨”?老百姓就得敲锣打鼓的庆贺。
陈康祺为什么会提出“又懒又笨”就是好官员的说法呢?知府知县这一级的官员,最好是“幸不甚知”——如果地方的一把手,对地方上什么情况都不了解,那是最好的了。为什么说笨了好呢?因为这些官员一旦多了心眼,对地方的各种情况了如指掌之后,一定会“劫富民,噬弱户,索土产,兴陋规”,非要把地皮刮下去三尺不可。至于那些巡抚巡道们呢?那就更要盼他们不但要笨,更要懒,最好安心呆在衙门里花天酒地,千万不要出巡,去折腾地方。因为只要他们出巡,别管打什么名义,也必然“折夫马,斥供张,勤馈赆”,这更是玩命的盘剥,后果都是“仍苦百姓耳”。“勤快”的官员就会经常下乡来骚扰和盘剥百姓,搞得下面的属吏疲于奔命,老百姓苦不堪言。
既然“包青天”那样的官员凤毛麟角,比大熊猫还稀有,那就退而求其次,来个“又来又笨”的官员,尽量少遭受一点搜刮盘剥,少遭受一点折腾,也算烧了高香了。如果来的是一位又聪明又勤快又贪婪的官员,那老百姓可是要遭受灭顶之灾了。
盼望来的是一个又笨又懒的“父母官”,对大清末年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的老百姓来说,是一个多么让人酸楚、心寒的愿望。
如果官员真的是又笨又懒,那老百姓就要敲锣打鼓的庆贺了
 如果官员真的是又笨又懒,那老百姓就要敲锣打鼓的庆贺了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