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经典致敬,李商隐以杜甫的口吻写下一首诗,读来很有感染力( 二 )


原来李商隐写此诗时,他正在东川担任,节度使柳仲郢对他很照顾,让他暂时从妻子离世的哀痛中走了出来,但此时东川的蓬州、果州两地不安稳,地方上不断有摩擦发生,朝廷派军队平定边事。
连年来唐王朝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边事当中,李商隐身在东川,他目睹了当时的情境,对边事也是深有体会。
向经典致敬,李商隐以杜甫的口吻写下一首诗,读来很有感染力
文章插图
杜甫
这一情形与杜甫当年在成都时的情形是何等的相似。当年杜甫流寓成都时,曾得到朋友、也是时任剑南节度使严武的照顾,暂时摆脱了生活的困境,后来严武到长安任职,杜甫送别好友严武返回长安,还写下了有名的送别诗《奉送严公入朝十韵》。
可是好景不长,之后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宣布自己担任节度使,一度发生战乱。而当时给唐王朝造成重创的安史之乱也未平息,杜甫的处境真可以用内忧外患来形容。
多年后,当又一位诗人李商隐来到四川,他的耳闻目睹加上对国事的关心与担忧,他更加能体会到当年杜甫的心情和境遇了。
所以李商隐在宴席上这首诗,它不仅风格上模拟杜甫,而且诗歌也以杜甫的口吻徐徐道来,就好像是李商隐代替杜甫所作一样,所以题作《杜工部蜀中离席》。
向经典致敬,李商隐以杜甫的口吻写下一首诗,读来很有感染力
文章插图
南朝梁代文学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过:“昔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它的特点在于即景寓情,因象寄兴。李商隐的这首诗就将这一点体现的淋漓尽致
首联“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第一句道出了人生离别的常态,具有广泛的时代性。第二句是诗人对所处境遇的特写。在具有广泛时代性的背景中将离别写出来,以环境渲染此次离别的伤感,两相对照,更见离别时的伤感。
这里除了深重的伤感和叹谓之外,还包含着这样的意思:既然离别是人生的常态,既然离别在所难免,那就不要有太多的伤感,以旷达的心态对待眼前的离别,这又何尝不好呢?
但诗人紧接着将笔锋一转,又说到了这离别是令人痛惜的。因为在这岁月不宁的的时候,即使短暂的分离,也是前途未卜,未知的事情也是难以预料的,这也就不能不令诗人产生离别的感伤了。
向经典致敬,李商隐以杜甫的口吻写下一首诗,读来很有感染力
文章插图
清代诗人何焯读到这两句时说道:“起用反喝,便曲折顿挫,杜诗笔势也。”这一见解是准确的,按照这样的体悟重读李商隐的诗歌,我们也能体会到诗歌中曲折顿挫、雄放的气势。而且诗句自然而然地引出诗人伤时感世的情怀,这样的写法能引起人们内心的强烈共鸣。
颔联“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诗意紧承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是非常写实的。
“雪岭”指绵亘于今四川西北部的雪山,在李商隐所处的时代,这是边境地带,松州治今四川松潘县,在雪山附近,唐代在此地设置了松州都督府。“殿前军”指的是神策军,是唐代皇帝的禁卫军。
颔联两句,写的是这种真实的情形:远使好长时间也没有信息,也没有回来,可见当时的一些纷扰还没有得到解决。
这两句纵笔千里,气象阔大,有着如史诗一般恢宏的气势,诗句非常简洁地写出当时的真实情形,饱含着诗人对国事的忧虑。
向经典致敬,李商隐以杜甫的口吻写下一首诗,读来很有感染力
文章插图
颈联“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诗人将视野拉回现实,由远而近地描写了饯别宴席上的情景。
“醉客”指饯行席上的醉者,在诗人眼中他们是如此的不同,诗人不失含蓄地写出了他们酩酊大醉的、不关心国事的情形。
这两句不但互相对仗,而且每句当中又自为对仗,试看“醉客”对“醒客”,“晴云”对“雨云”,这是诗歌中常用的“当句对”形式。这种手法始创于杜甫,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两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