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的爱情观:长久的婚姻是夫妻“性向一致”的友情,而非爱情

《心理学简报》|品质原创《心理学简报》本期内容本期内容中,我们《心理学简报》将为读者总结叔本华关于爱情的哲学思想,并结合心理学知识分析叔本华的爱情观。(本文共计约一千四百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叔本华认为:爱情的目的是为了种族利益
叔本华的爱情观:长久的婚姻是夫妻“性向一致”的友情,而非爱情
文章插图
叔本华(1788-1860年)叔本华(ArthurSchopenhauer)关于爱情的思想是主张家族生殖意志论。他认为,爱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性欲,性的目的是使男女繁衍种族,婚姻的目的是为了未出世的儿女着想[1]。因此,叔本华认为爱的维持是基于性欲,激情的本质是人类本能的迷妄,是为了产生后代维持种族的利益而非个人利益。叔本华认为:爱情的幸福感是一种错误的幻觉爱情带来的幸福感是一种幻觉,这种幻觉使人误以为本来只对种族有价值的事情也有利于个人,让人误以为爱上一个人能使自己感到快乐和幸福。叔本华认为爱情的幸福感是人的错误幻想,这种幻想在种族的目的达成后,爱情的幸福感就随即消失[1]。
叔本华的爱情观:长久的婚姻是夫妻“性向一致”的友情,而非爱情
文章插图
爱情是一种幻觉。叔本华在《爱与生的苦恼》中曾这样写道:“婚姻本来就是维持种族的特别安排,只要达成生殖的目的,造化便不再惦念婴儿的双亲是“永浴爱河”,还是只有一日之欢而已。”叔本华认为:幸福的婚姻是“性向一致”的友情叔本华认为,所谓幸福的婚姻是需要夫妻能够在肉体、智慧、道德、精神方面相互弥补和适应;白头偕老的婚姻需要双方在性爱的基础上加上“性向一致”的友情。
叔本华的爱情观:长久的婚姻是夫妻“性向一致”的友情,而非爱情
文章插图
友情还是爱情?这种“友情”与“性”是由完全不同的根源所产生的感情,双方以最贴切的心情相互慰藉,这是在性欲得到满足且激情消失后产生的一种精神上的和谐和融合[1]。心理学分析:爱情最终只能转化为友情吗?叔本华认为长久幸福的婚姻需要在性爱的基础上加上友情,是否爱情最终只能转化为“友情”呢?为了解释这个疑问,我们《心理学简报》团队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将从心理学角度为读者分析长久的爱情是什么样。
叔本华的爱情观:长久的婚姻是夫妻“性向一致”的友情,而非爱情
文章插图
爱情会消失吗?长久的爱情需要同时满足3个维度曾经在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执教的顶级心理学家RobertSternberg在1986年提出了经典爱情理论“爱情三因论”[2]。RobertSternberg指出爱情由三个因素组成[2]:亲密关系(intimacy)激情(passion)责任(commitment)同时拥有这三个因素的爱情被称作为“完美式爱情”[2];据RobertSternberg在1998年的调查显示,拥有完美式爱情的恋人享受着“灵魂伴侣”式的真爱体验,在陷入爱河至少15年或更长的时间内都会维持良好的爱情关系,这样的恋人们无法想象世间还有其他任何人能替代彼此并度过如此漫长的时光,他们携手并肩优雅地解决了人生中的一系列困难并享受和对方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写在最后:长久的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每个人对爱情的理解并不相同,叔本华认为爱情的狂喜是人类的迷惘,爱情带来的幸福感是错误的幻觉,而长久的婚姻需要友情的加持而并不再需要爱情。但到底什么才是爱情呢?天长地久的朝朝暮暮中,握着那只熟悉的手,说着柴米油盐的点滴生活,真的是爱情的“坟墓”吗?或许,那才是爱情的“孵化器”,幸福的始发地。
叔本华的爱情观:长久的婚姻是夫妻“性向一致”的友情,而非爱情
文章插图
爱情与婚姻。最后,与各位读者进行一个互动,您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吗?参考文献[1][德]叔本华.叔本华人生哲学[M].李成铭等译注.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7.[2]Sternberg,R.J.(1986).Atriangulartheoryoflove.PsychologicalReview,93(2),119–135.原创作者|吉夕心(《心理学简报》总编辑)审稿|心上田(《心理学简报》审稿人)欢迎关注《心理学简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