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快人心的周武灭佛,让300万僧侣还俗,加速了南北朝的统一

中国历史上上曾经出现了三次灭佛事件,分别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并称为“三武灭佛”。其中北周武帝灭佛事件的范围最广,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周武灭佛一共使得北朝的300万僧侣还俗,大大增加了国家的编户齐民和军队,甚至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南北朝的历史格局,加速了中国的再一次统一。
一,灭佛的起因
大快人心的周武灭佛,让300万僧侣还俗,加速了南北朝的统一】佛教从汉朝传播到了中国,那时候并未大规模传播。魏晋时期,由于天下大乱、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佛教得以兴盛。而到了南北朝时期,佛教发展到达了极盛。南朝方面,刘宋有1913座寺庙,僧尼36000多人;到梁朝时期,寺庙到达2800多座,僧尼82700多人,就连梁武帝萧衍也信仰佛教。北朝方面更加严重:北魏末期,北朝的寺庙有3万多座。在北周北齐时期,北朝的僧尼数量达到了300万,已经占据北方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著名的四大石窟就是在北朝开始开凿的。
大快人心的周武灭佛,让300万僧侣还俗,加速了南北朝的统一
文章插图
龙门石窟
佛教的大规模发展,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机。首先带来的就是信仰危机。佛教在思想层面冲淡了中国的宗法观念。从刘宋开始,宗室的自相残杀屡见不鲜,将领的投敌数不胜数,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是有关系的。当时的刘勰、荀济等批判佛教:“入家而破家,使父子殊事,兄弟异法,遗弃二亲,孝道顿绝”,“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海内殺乱”。可以说,南北朝的社会动荡、政变不断,和佛教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在经济方面,南北朝佛教以寺院为中心,形成了寺院经济。寺院最早出现于东汉,当时佛教初来,国家就赠送一部分田园,作为寺庙僧尼维持生计的经济来源。到了两晋时期,寺院垦殖土地,兼涉商利,从而形成经济实体。许多寺院僧尼凭借寺院经济而富裕起来,并且涉足商业、高利贷等行业。到了南北朝,统治阶层大规模向寺庙赠与土地,使得寺院经济急剧膨胀。如梁武帝时的建康有“佛寺五百余,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
大快人心的周武灭佛,让300万僧侣还俗,加速了南北朝的统一
文章插图
南京的寺庙
寺院经济的抨击,反过来又动摇了国家的根基。首先,寺院广占土地,也就加速了土地集中,加剧了社会矛盾;第二,寺院的僧人不需要缴纳赋税,也不需要承担徭役。许多百姓为了逃避服役,也就“假慕沙门,实避调役”“避役钟于百里,逋逃盈于寺庙”,使得国家控制的编户齐民减少。南梁因为武帝推崇佛教,使得“天下户口几亡其半”。北朝的僧尼更是达到了300万,占据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如此,国家的赋役收入,兵源都受到了影响;第三,僧尼还从事高利贷行业,寺院收债不顾水旱灾害强征勒索。有的欠债人虽已“偿利过本”,可是僧侣竟“翻改券契”,照旧催征。这些行为都加重了阶级矛盾。
大快人心的周武灭佛,让300万僧侣还俗,加速了南北朝的统一
文章插图
本来佛教的教义是让信徒们甘于清苦,但是南北朝时期的僧尼早已腐化。在寺院中甚至出现有酿酒设备、藏匿妇女的窟室等,僧尼们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虽然寺院广占土地,但是其劳动力却不全是僧尼。当时寺院具体参加劳作的人是佛图户,他们的地位等同于庄园经济上的佃户、奴婢。这些佛图户需要向寺庙缴纳“僧祇粟”,这些粮食本来是用来赈灾用的,但是往往被僧尼占为己有。支持佛教的统治者往往会赐给寺院大量的佛图户,其主要的来源是战争掠夺而来,或者将犯罪的人充作“佛图户”。寺院经济形成后,僧尼们也是一方大地主了。
二,太武灭佛和佛教的复兴
北朝时期,出现的第一次灭佛就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灭佛事件,此次灭佛的原来带有许多的偶然性,因此影响并不深远,这里也大概介绍一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