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传说 两地分居几十年仍能相敬如宾地相伴一个甲子

老一辈人的爱情故事,没有太多的甜言蜜语,也没有肉麻的“我爱你” 。 他们那个年代,没有鲜花,没有巧克力,也没有钻戒 。 那个年代没有海誓山盟,也没有金玉良缘,有的只是举案齐眉 , 相敬如宾 , 朴朴实实 , 好好过日子 , 82岁的刘俊杰和83岁的杨淑琴就是如此 。

这不是传说 两地分居几十年仍能相敬如宾地相伴一个甲子文章插图
我们1960年3月8日结婚 , 至今整整60年 。 1965年我就从外县调到黑龙江团省委 , 然后就是文化大革命 , 我就上了五七干校 。 她一直在桦南县 , 我们始终是两地生活 , 当她调到哈尔滨之后 , 我又被派到巴彦县工作 , 在那里工作三年 。 回到省里之后 , 参加脱产大专班学习 , 又是两年 , 然后回机关工作 , 这个过程中始终是分居 。 特别是我在外县 , 一两个月才能回哈尔滨一次 。 在县里当领导比较忙 , 回不来 , 家里的一切事都由老伴独自承担 。
最有趣的是当时我们住在省委后院 , 早些年每个月都要去粮店领粮 , 可我长年不在家 , 都不知道我家在哪领粮 , 都是老伴自己管 , 孩子也是她管 , 家就像个旅店一样 。
所以孩子们认为爸爸是家里的客人 , 每逢爸爸回家 , 孩子们就吵着说:“我们家的客人回来了!”
也正因为如此 , 刘俊杰虽身居高位 , 内心仍觉得亏欠老伴太多 , 除了工作上的事 , 他对老伴基本百依百顺 , 典型的男主外 , 女主内 。
以为他不常回家 , 会多交点钱 , 让老伴生活上宽裕点 。 谁知 , 刘俊杰却笑着说:“我那时每月拿回家来最多也就50元钱 , 就挣62块钱 , 还要吃饭、给老人 。 那时候家里一切大事小情都是老伴承担 , 而她却无怨无悔 , 从来听不到一句怨言 , 非常支持我的工作 。 我就是一个农村的孩子 , 后来成为一个副厅级中层干部 , 很不容易 。 所以那些年 , 老伴替我扛起了家中的大半边天 , 无论从教育孩子到孝敬老人 , 甚至她要边工作边带三个孩子 , 也是相当辛苦 。 没有她的支持 , 就没有我的今天 。 退休之后 , 我们俩才在一起 , 孩子在威海给买了个房子 , 我们在那里住了20年 , 也是我们一生中最幸福的20年 。 随着岁数大了 , 离孩子太远 , 他们不放心 , 我们就住进了安康国际养老公寓 , 回到孩子身边 , 也感到非常幸福 。 ”

这不是传说 两地分居几十年仍能相敬如宾地相伴一个甲子文章插图
刘老回忆老伴曾经付出的辛苦 , 充满心疼 。 “那时候她在省医院上班 , 坐公交车带着三个孩子 , 相当艰难 。 ”
而老伴杨淑琴则觉得很正常 , "孩子小的时候我几乎吃不上早饭 , 现在一个孩子全家忙活的情形 , 我觉得他们不能吃苦 , 生活就要吃点苦 , 不吃苦就自己承担不了 , 承担不了不能上班 , 当时两地生活我们的生活费用也不够 。 干的时候 , 就觉得为了孩子 , 不干不行 , 他出去也是干正事 。 没有过怨言 , 我们很少吵架 , 好不容易回来一趟 , 根本没心思吵架 。 另外 , 我们也极少有意见不一致的时候 , 一旦不一致 , 俩人商量着就解决了 。 我们俩都不会浪漫 , 很正常生活 , 就过日子 , 好好带孩子 , 好好对老人 。 ”
什么卿卿我我 , 甜甜蜜蜜 , 都没有 。 他们就实实在在 , 普普通通地过着平常人的日子 。
“从来没表达过对她的感激 , 但心里知道 , 我能成长起来 , 与她的付出分不开 , 没有她的不计较、不挑剔、充分信任 , 就不会有我的今天 。 ”
“他说啥我都觉得对 , 我说啥他也不反驳 。 ”
“连孩子家长会我都没参加过 , 女儿在三中 , 我从来没见过老师 。 另外两个儿子 , 甚至不知道他们在哪个学校上学 。
我对自己要求很严格 , 不抽烟不喝酒 , 曾有一个老领导嘱咐我:你年轻又长得好 , 作风上一定要注意 , 千万要把握好自己 , 少喝酒别抽烟 。 这些话一直被他牢牢记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