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对于这件事持什么态度呢?如果有什么不足之处,还希望大家指出来,小编好认真改善说起隋炀帝杨广,其不论在历史史料中,还是众多话剧、影视剧电影等塑造的形象,似乎都被打上了一个亡国昏君的烙印。
文章插图
累累罪行多不胜数,比如,好不容易结束了乱世,为百姓开创太平盛世的隋朝,因他而亡,又如,为人骄奢淫逸不止,甚至仅仅只为了去江都游玩,就大兴土木开凿运河,全然不顾天下百姓的生计性命,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地。
文章插图
可是,如果把时间线拉长,俯视历史长河的话,就会发现,这个为了游玩而开凿了“运河”的他,或许才是那个,让未来唐、宋帝朝延绵数百年盛世繁华的背后推手,有此“功绩”堪称最有价值的“真·千古一帝”。原因很“简单”,这条隋炀帝开凿的“游戏遗留”运河,在后世的阻塞与贯通,“实际”上基本左右了唐朝、宋朝的盛世繁华与衰落凋亡。“运河为国之重器,其所设须大力等本故,有国与代至倾天下之力以成,何如此?曰:‘为农、运、经济、军事之求。’”于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二首》可侧面窥见其一二影响力:其一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其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文章插图
陈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论述稿》中有个很敏锐的观察:“唐代自安史之乱后,长安政权之得以继续维持,除文化势力之外,仅恃东南八道财赋之供给,至黄巢之乱既将此东南区域之经济几全加破坏,复断绝汴路运河之交通,而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赋以存政治集团,遂不得不土崩瓦解,大唐帝国之形式及实质,均于是告终矣。”而历史学家全汉昇由此引发了后续更加细致的考证,并研究了诸多史料之后,写下《唐宋帝国与运河》一书加以详细论证,为此下了一个新颖的结论:“运河通,则国运兴;运河塞,则国运衰。”
文章插图
运河通——开创盛世唐朝隋炀帝自大业元年(605)起就开始开凿运河,这个时候正是历史上重要的南北经济转移的重要时间节点,因为此前自汉朝灭亡后,胡族入侵,大一统的局面土崩瓦解,之后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战乱不断,尤其是北方的丰沃的土地遭到严重破坏。直到后来“衣冠南渡”,经济政权逐步南移,后北周禅让覆灭,隋文帝建立的隋朝,统一王朝时代才有一次来临,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开皇之治”,也为后来隋炀帝为了“玩”而倾尽全国之力开凿运河的花费,奠定基础。虽然史料上对隋炀帝开凿运河原因的描述是,因为其想去江都游玩所以不惜奢靡得大兴土木,但其实就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是必然的趋势。1、此时的北方水利严重失收,土地的生产力远远不足养活日益增多的人口,使得百姓普遍贫困,逐渐需要依赖南方粮食、资源的供给;2、江淮一带历经长时间开发,各种资源为国家财赋创造了极大的补充,其中光浙江的“粮食”,已经可以达到“衣食半天下”的程度,而北方因为须防御吐蕃及其他漠北民族的入侵,政治中心无法移动,必然需要有效的供给。3、最重要的是,想要保卫国家不受外敌入侵,更好得连接南北促进发展的办法,就是让整个国家拥有高效的运输方式——运输量较大,花费较小且时效平均最快的水路运输。于是,自然,开凿运河就成为当时必然的时代选择结果,绝不仅仅是隋炀帝的一时玩乐的奢靡。
推荐阅读
- 如何欣赏陈子昂的千古名句“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 这首苏轼的诗全文很少人知道, 第一句却是千古名句, 红遍大江南北!
- 白居易死后,皇帝写下一首诗悼念他,千古罕见
- 千古词人李煜深爱的几个女人,结局到底如何?
- 奇书《推背图》第14象枯木逢春只一瞬,预言千古一帝
- 贺知章笔下最美春天,短短四句都是千古名句,结尾更千年无人能越
- 4句最孤单的诗词,都是千古名句,哪一句说到你心里了
- 李白向女子求欢,却惨遭拒绝!于是写下一首酸溜溜的诗,流传千古
- 7副对联,堪称千古绝对,令人叹服!
- 【青博微课堂】《千古清风:馆藏明清松竹梅作品展》展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