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能力:管、萧之亚匹矣
上文也提到了,陈寿非常认可诸葛亮的治国能力。在《诸葛亮传》末尾的评语中,陈寿也花费了很多笔墨在评价诸葛亮治国能力上。小编数了一下,一共一百五十六个字,全是正面的评价;而曹操这个“超世之杰”的评价,只有一百零九个字;刘备作为蜀汉开创人,一百零八个字;孙权就更可怜了,正面评价三十七个字。
文章插图
平心而论,小编这样的诸葛亮铁粉,也是要承认在历史功绩这一块上,诸葛亮是要弱于曹操、刘备、孙权三个大佬的。但是诸葛亮的正面评价的字数却要远超于这三个人,小编以为这足以说明陈寿对诸葛亮的治国才能是带有一种崇敬的感情色彩的。并且陈寿还将诸葛亮类比管仲、萧何,管仲令齐桓公称霸;萧何助汉高祖开国,这当然也是很高度的评价了。
军事能力: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对诸葛亮的军事能力的评价,陈寿又是另外一种论调。陈寿认为诸葛亮的“奇谋”、“将略”都不是他的长处。这种观点来源于诸葛亮确实没有太显赫的功劳。“赤壁之战”的作战过程中诸葛亮打酱油;“汉中之战”中诸葛亮管后勤;后来的五次北伐也没有实现割据雍、凉的战略目的。光从结果上来看,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似乎没毛病。
但是另一方面,诸葛亮在北伐的过程中表现得可圈可点。在第四次北伐中,诸葛亮对司马懿打出“甲首三千”的成绩;在第五次北伐中,诸葛亮几乎控制了渭水以南,武功水以西的地区,并且在渭水附近种庄稼,给司马懿送女装侮辱,可以说是压制住了司马懿。司马懿对孟达、对公孙渊、对王凌都打出了不俗的战绩,但对诸葛亮只能被动固守。这足以说明诸葛亮的军事能力。而这些战绩在《诸葛亮传》中没有太具体的表现出来。
文章插图
即便陈寿受限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司马氏开创西晋,陈寿作《三国志》必然要考虑为司马懿避讳),然而评价又不需要加入司马懿,反而提高诸葛亮的评价,更有利于塑造司马懿忠臣良将的形象。另外对诸葛亮平南中的战绩上,陈寿也只是一笔带过,过程几乎完全没有。这样看来,陈寿对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似乎真的不看好。
文章插图
这种评价差异的原因
陈寿出生于公元232年,而诸葛亮去世于公元234年,两个人按理来说并没有什么交集。要想了解陈寿对诸葛亮的态度,那就要从陈寿的长辈,以及陈寿活跃时期蜀汉的环境说起。陈寿活跃的时代,蜀汉已经从当初的理想主义的政权回归到现实。在当时只有姜维、陈祗、张嶷寥寥几个人支持北伐,朝中很多人都是反对战争的。“光复汉室”这个招牌已经失去了效力,蜀汉也不复刘备、诸葛亮在世时期的凝聚力。陈寿作为那个时代的人,对北伐不怎么感冒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诸葛亮主要的军事上的经历就是北伐。陈寿从不认可北伐,到不认可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一方面诸葛亮确实没有不世奇功,另一方面是陈寿个人的反战情绪的影响,小编个人认为是存在这种可能的。
文章插图
另一方面,陈寿的父亲虽然受到髡刑,但也不见得非要嫉恨诸葛亮。反而是陈寿的老师谯周却是诸葛亮的粉丝。这件事体现在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诸葛亮病逝在对曹魏的前线,只要刘禅不傻,那肯定是要禁止大臣官吏去奔丧的。事实上不仅刘禅,曹魏和东吴也有禁止故吏为长官奔丧的法律。毕竟这样做肯定会影响国家机器的运转。或许是蜀汉的法律中缺少这一条,刘禅特意下诏书,禁止官员奔丧。不过有一个例外,那就是谯周,因为谯周跑得快,还没等刘禅禁止,谯周已经去奔丧了。这件事可以说明谯周对诸葛亮的态度。
推荐阅读
-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诸葛亮的奇门遁甲真的可挡十万雄兵吗?
- 诸葛亮死后,刘禅下令清查其家产,得知真相,大怒当场摔杯子了吗
- “舌战群儒”只是小说家言,诸葛亮能成功,只因做好了三件事!
- 诸葛亮做出一个预言,几十年后邓艾亲身验证,大叹丞相神人也!
- 150斤的杨玉环,是怎样侍奉皇帝父子二人?这三大绝活很重要!
- 每天学一点国学【智囊】见大卷一·诸葛亮
- 诸葛亮杜甫赏过什么样的雪?下雪天成都人组团穿越博物馆
- 诸葛亮骂死王朗,如何做到字字诛心?论“嘴炮王者”的语言艺术!
- 诸葛亮说一番话鲁肃心领神会 武松说同样的话 宋江为啥装糊涂?
- 现实版“泰山”:父子逃离战火在丛林生活41年,儿不知世上还有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