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中华文化,《论语》绝对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不可否认的是,中华文化是以儒家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的。而在博大精深的儒学之中,《论语》又是儒学精神的起源。这本思想巨著,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宋朝有名相赵普,曾以半步《论语》治理天下。这是因为这本书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等方面,尤其是在君子方面,孔子有着很深的理解。
在《论语》中,有许多发人深省的句子,孔子正是通过这样一个个的例子,向学生阐述了自己的思想观。“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句话,便告诉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
文章插图
1、目标不同,对自己的要求也就不同
从字面意思来看,“求”指的是“要求”。也就是说,君子会对自己严格要求;而一般的小人,往往会要求别人。换个角度来看,当发生什么问题之时,君子往往会从自身找原因,而小人则会将问题的责任推卸给他人。需要指出的是,君子和小人并非是固定的一种概念。只是孔子为了区分出两种层次不同的人,所做的一个比较罢了。
就拿现代社会的学校来看,一个班级之中,肯定会有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学霸,也会有拖后腿的学渣。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也是很符合“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个道理的。学霸考了99分,或许会懊恼不已,因为他觉得如果再对自己严格要求一下,说不定就能拿到满分。但学渣考了60分,他虽然有些不喜,甚至将这个责任推卸到老师身上,认为他们的教学水平不好。另外,60分也算是及格了,学渣自然会下意识的维持现状,不去想着提升自己。
文章插图
2、境界高低,君子习惯从自身找原因
孔子的弟子曾生,有句非常著名的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传而不习乎?”孔子有三千弟子,但是曾参的境界,却是位列前茅。曾子不仅将孔子的儒学给发扬过大,自己更是位列孔门四哲之一,享受后人的祭祀。曾子能有这般地位,自然与他经常反省有着很大关系。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真的很容易满足,那么他该如何进步呢?曾子的做法,正是“君子求诸己”的典型代表。他通过不断严格的要求自己,才能逐渐提升自己的境界。人活在世上,十之八九都是不如意的。但这种情况,一般人也无法避免。一些矛盾和冲突在发生的时候,不少人从来不会去想到自己有没有一定的责任。
有些人的境界不够,他们无法正确的认识一个真正的自己。所以在遇到问题之时,难免会被冲动的个人情绪给误导。在这种条件下,不妨仔细思索一下自己扮演的角色,以及事情发生的前后因果关系。如果可以避免的,下次记住不要再犯。什么是聪明人?他们永远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文章插图
3、人生道路,本就是不断重新定位的
重新定位自己的道理,并不是意味着要全盘否定自己的过错。孔子还说过一句话,叫作“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每个人一生下来,都像是一张无暇的白纸。而后天经历的种种,正是我们受到各种影响,从而不断定位自己的道路。
何谓“君子求诸己”?我们自己的道路,需要用自己的能力来开辟、来修正、来发展。如果是“小人求诸己”,那么他们一定是以别人的发展方向也规范自己的道理。这样一来,这些人与附庸又有什么区别?在人生的每个阶段,不同选择都会给自身带来不同的影响。没有谁不会犯错,但君子比小人出色的一点便在于,他们能通过改变自身的道路,来规避前方可能再次遇到的风险。反观后者,他们只懂得将责任推卸给他人,难免会在日后犯下同样的错误。
推荐阅读
- 生活中遇到小人怎么办鬼谷子掌握这3招,让他们成为你的助力
- 老实人总遇到小人?掌握圣人交往的方法,助你攻克人心,远离小人
- 孔子说:“晏子,小人也”;晏子说:“孔某人与叛贼白公是同类”
- 《罗织经》的智慧:对付身边的小人,运用这三招,让对方无处躲避
- 有翡从殷沛和这两人说起,小人物悲剧里的人性之光令人动容
- 中国古代流传下3句古话,明明充满智慧,如今却成小人的口头禅
- 阿云嘎变身“快递小哥”,音乐剧《在远方》讲述小人物的奋斗史
- 开年爆笑喜剧,《陈翔六点半之民间高手》奏响小人物平凡赞歌!
- 寒门出身的乱世不倒翁冯道,是为国为民真君子还是逢场作戏的小人
- 赵普真的是“半部《论语》治天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