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中国人会唱他的歌,却不知道这个天才作曲家的悲剧人生……

《九九艳阳天》、《汾河流水哗啦啦》在山西传唱了几十年,但没有多少人知道它们的作者是山西兴县人高如星。高如星从一名放羊娃、小八路,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勤奋成长为天才作曲家,但他后来的悲剧命运却令人扼腕叹息。
一半中国人会唱他的歌,却不知道这个天才作曲家的悲剧人生……
文章插图
白桦,著名剧作家、诗人,1958 年错划为右派,平反后任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白桦的主要作品有《山间铃响马帮来》、《今夜星光灿烂》、《苦恋(太阳与人)》等,曾为山西电视台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杨家将》撰写主题歌歌词。
朋友高如星
作者:白桦

“九九那个艳阳天啦哎嗨哟,十八岁的哥哥呀坐在河边……”这是在中国风靡了40余年的一首抒情歌曲前两句,它曾经是一首电影歌曲。
电影《柳堡的故事》是根据胡石言的短篇小说改编的,导演是王苹。王苹是已故剧作家宋之的的未亡人,宋之的健在的时候,我经常去他们平门内的家。《柳堡的故事》这篇短篇小说是在建国初期出现的一个奇迹,在当时,它是仅有的一篇直接剖析解放军士兵心灵的小说,它让绮丽爱情和钢铁纪律、自然人性和冷酷战争的冲突在一个解放军士兵心灵里面正面展开。
一半中国人会唱他的歌,却不知道这个天才作曲家的悲剧人生……
文章插图
█电影《柳堡的故事》剧照
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1958年4月的一天下午。片中那首插曲使我没来由地泪如泉涌,为什么呢?也许因为它的旋律出奇地温婉,也许是因为歌词惊人的纯情,也许是因为我自己一落千丈的处境。我在影片的字幕上看到作曲是高如星,我知道他,因为五十年代初我在西南军区工作的时候,他在西南军区战斗文工团工作,按道理我在重庆时应该见过他,不知道为什么我和他从未谋面。
后来,我在工厂和农村劳动改造时,注意到这个高如星写了许多电影音乐,虽然大部分电影并不成功,其中很多插曲却都在全国广为流行。有一次,我在车间的机床工作,从高音喇叭里听到郭兰英在唱一支很动人的歌,管弦乐队浑厚的和声像满天白云,烘托着云端上的云雀优美而高亢的啭鸣。
“汾河流水哗啦啦,
阳春三月开杏花,
待到五月杏儿熟,
大麦小麦又扬花,
九月那个重阳你再来,
黄澄澄的谷穗儿好像是狼尾巴……”
收工以后,打电话询问广播电台,才知道是电影《汾水长流》的插曲,作曲是高如星。当我知道以后,非常兴奋。我在心里暗暗得出一个结论:高如星在中国音乐界将来会是高空中的一颗亮星,有些作曲家只会把民间旋律拿来生吞活剥地使用,而毫无发展和创造;高如星却不同,大概他在泥土里拾起一块石子,含在嘴里,再吐出来,就会是一块玲珑剔透的翡翠。
一半中国人会唱他的歌,却不知道这个天才作曲家的悲剧人生……
文章插图
█ 电影《汾水长流》海报
1964年底,我破例被调到武汉军区话剧团当编剧。武汉军区把我安排在滨江饭店的一间简陋的房子里,和几个原来的编剧为邻。
我一到武汉就听说几乎和我同时,从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调来一位作曲家高如星。

高如星!八一电影制片厂怎么舍得把他放走呢?这些年来,他不仅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写了许多电影音乐,还为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写过一些非常成功的电影音乐。不久,那些大大小小的领导陆陆续续地向我讲了高如星调来武汉的前因。几乎都是在我耳边说的悄悄话,首先说他的下放武汉是中央军委的决定。仅这一点就使我十分惊讶,一个作曲家的调动怎么会心动中央军委,而且特别为他作一个决定呢?一点也不假!——和我咬耳朵的人说:我亲眼看见过罗瑞卿的指示,“此人不宜在北京居留,但也不能放他离开军队。”
了得!罗瑞卿——当时可谓党政军民一把抓的重要人物。可为什么不宜在北京居留呢?因为此人在北京行为很不检点,虽然他已经没有了军籍、党籍。到底有些什么不检点的表现呢?例如:和苏联、东欧在京的留学生交往太密切,而且学着他们的样儿,裤脚管很窄,皮鞋头很尖,喝醉了酒在王府井惊动了警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