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婚后,就必须尽早地用书面形式“落(lao)帖儿”,把婚事确认下来。双方提前请村里文化人,把三代人(祖、父、本人)的姓名、出生年月日、属相、八字和称谓等,写在大红纸上,装在有金色图案的大红信封里。封面上字样:
男方写“敬请金诺”;女方则写“仰答玉音”或“谨遵台命”。
落帖那天,媒人先到男方家取了帖儿,带上猪肉和点心等礼物,就直奔女方家。把男方的帖儿交给女方家,再拿着女方家的帖儿,回送到男方家就算完成。如果女方家较远,媒人就在女方家吃午饭;如果是近村儿或一个村儿的,就回到男方家吃午饭。不论在谁家吃,都会受到“酒肉泡心儿”地盛情款待。
实际上,“落帖儿”就相当于建国后的“登记领《结婚证》”。从这个意义上讲,建国后就已经废除了“落帖儿”。但是民间却“既落帖儿又登记”地延续了多年才自消自灭掉。
看日子
“看日子”即选择一个“大吉大利”的日子进行结婚仪式娶亲。落帖后双方会根据两家人的实际情况协商确定,需要几个月或几年后才能结婚。无论什么时候结婚,男方必须在距离结婚还有一两个月的时候去“看日子”,以便让双方有足够的时间做完、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看日子由男方的父(母)亲:
1、到集市上找“算卦的、算命的”先生看,那些先生可能是好眼好户儿的,他摆了个算卦摊儿;也可能是扛着竖旗、满大街转的盲人,竖旗上写着“麻衣相”仨字。反正碰上谁算谁呗。(图4)
文章插图
2、找本地某村“大名鼎鼎、遐迩闻名”的“赛八仙”、“观天眼”之类的风水“大师”看。
无论找谁看,那些“先知”们,先让男孩子的父(母)报上双方的信息,就开始故弄玄虚、装神弄鬼地表演。你看:
他们表情严肃地打开已经快掀烂了的《相书》,皱着眉头,特别“认真地”查阅一番后,就伸开手掌,手心朝着眼睛,边在嘴里念念有词,边用大拇指尖儿、上下左右来回轮换着、掐另外四个手指头儿的各节儿,转几圈儿后,才像“发现新大陆”似地宣布:
“n月n日就是大吉大利的‘黄道吉日’!祝贺上天对你家的厚爱!”
男方父(母)一听,立刻就会乐得合不上嘴儿。说:
“谢谢,如果不是您这位先生的心眼儿好:仔细地查了恁长时间,哪会查出恁好的日子呀!”遂心甘情愿地不止多付了“吉利卦”钱,还觉得特值、一点儿也“不冤枉”!
其实,根本不用查,“先知”们就可以脱口而出地把“好日子”说出来,因为那些所谓的“好日子”,就在他们嘴皮儿上呢,他们几乎每天都要给看日子的人告诉几次。但是他们绝对不可以那样做,因为看日子的人会“很不买账、很不高兴”。心里说:
“哼,骗谁呀,你不查,光凭嘴儿上说,怎么知道是‘好日子’呢?只有‘耗费时间’认真地‘查’、才能‘查’出‘真正’的‘好日子’来呀?”
人们的这种理念,现代的人会觉得无法理解。但这是彼时的真实写照!
拉、担陪送
【 记临清市东乡康庄一带的旧时婚俗(上)】“陪送”,就是娘家人赠送给闺女的嫁妆。数量多少因日子、家境的贫富而异。一般大件儿有柜、箱、厨、桌儿、椅、盆架儿、梳妆台和几铺几盖;(图5)小件儿有单衣、棉衣、布料儿、大小炕单子、枕头枕巾、茶壶茶杯、酒壶酒杯、脸盆儿毛巾、香皂皂盒儿、便盆儿等,还有象征吉祥的筷子一把儿(喻义“快得子”)、发面酵头(喻义“婚后发家”)、盐(喻义(夫妻搁缘发)、植物双棵艾(喻义“双相爱”)和长命灯(喻义“双长寿”)等。
文章插图
不论是大、小件儿,都得贴、包上大红纸或系上“红(重读)子儿”(就是“大红布条儿或染的大红绳子),以示喜庆。
推荐阅读
- 齐鲁晚报壹点号胶东乡土风情散文推荐系列朱全吉|人到浮来福自来
- 齐鲁晚报壹点号胶东乡土风情散文推荐系列:马兆伦|烟台的海
- 聆听“浦东乡音” 戏中辞旧迎新
- 山东临清市发现全国最大粮仓遗址,号称“天下第一仓”!
- 胶东乡村故事:过年忆家史,我的曾祖父也曾闯过关东
- 人民网上的临清非遗扶贫
- 临清市国家级非遗项目肘捶代表性传承人收徒仪式
- 五十春秋 岁月流声——临清市京剧团建团五十周年纪念活动举行
- 书写小人物的命运故事 浦东乡土作家研讨会举行
- 掖县|胶东乡村记忆:掖县老家院墙上的青石,是爷爷留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