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临清市东乡康庄一带的旧时婚俗(上)

文图 |刘荣道
(敬告:全文分上集和下集推出。上集含提亲、落(lao)帖儿、看日子、拉担陪送;下集含娶亲和回门)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仅是社会传统、父母长辈的愿望,更是人类自身繁衍生息的必然。这件人生大事是通过“结婚”来完成的。(图1)
 记临清市东乡康庄一带的旧时婚俗(上)
文章插图
“结婚”是男女双方郑重结为夫妻的仪式。新郎按照仪式迎娶的新娘,就是对新娘“身份地位”的肯定。即俗称的“明媒正娶、原配夫人”。同时,宣告了新婚夫妇婚后生活地正式开始。
“结婚”是先后依次通过“提亲、落(lao四声)帖儿、看日子、拉担陪送、娶亲和回门”等六项程序来完成的。其中“娶亲”最为关键、隆重——因为需要本村的男女老少街坊们兴师动众地帮办,才能完成。其他五项为过渡性程序。
随着时间、年代地推移和更替,全国各地均形成了各自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深受本地域乡亲们接受、认可、欢迎的婚俗。
本文所介绍的是,临清市东乡康庄一带1957年以前的婚俗(1957年以后基本实行了大大简化了的现代婚俗)。
提亲
古语云:“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男女双方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就得有人说合,即“提亲”。从事提亲的人叫“媒人”或尊称“大媒”。有以下两种。
一、专职媒人。(图2)
 记临清市东乡康庄一带的旧时婚俗(上)
文章插图
这种媒人一般都是伶牙俐齿的“大忽悠”,女性居多,俗称“媒婆儿”。她们不但能说会道,而且介绍双方的情况时,绝对是“报喜不报忧”、“隐恶扬善”地两头儿瞒。但是尽管瞒,因为“儿女的终身大事必须慎重再慎重”,所以,还是挡不住双方的家长,私下里会处心积虑、挖空心思地扒门子,选择、打探有门路儿的亲戚、同学、至交,央求或委托他们,去仔细地给打听一下对方家的真实详细情况——
1、如果打听到一方有什么缺点或丑闻,另一方找到媒人“理论”时,都会被巧舌如簧、胸有成竹的媒人给怼回去,她驾轻就熟地慷慨陈词:
“你怎么相信这个呢?‘打听’这种事儿本来就是没真事儿的事儿嘛:你打听到对脸儿的,就能听个好话儿,打听到不对脸儿的,就给人家瞎编、造谣儿、抹黑、踢媒!难道你真不知道吗?这种坏良心的人多了去了!再说了,谁能为人为得这么到哇?谁在村里还没个仇人?谁还没个不对脸儿的呀”?
2、打听到对方的皮肤有点儿黑。媒人早就准备好了“台词”:
“黑?好哇!黑么黑的恬静呀!”
我有些不解,特意查了一下《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第1289页有解:“恬静”即“安静;宁静”的意思。
这就让我有些不怎么相信了:
“怎么着?皮肤黑一点儿的男、女孩子们,就一定会是‘安静、宁静’的?而白皮肤的男、女孩子们,就肯定是‘不安静、不宁静’的了呗??哪有这回子事啊”?!
3、又打听到“男方大不少岁”。媒人就会不假思索地说:“大?好哇!巴不得呢!大了知道疼人呀!”
4、男方嫌女方大几岁。媒人也会张嘴就来:
“哇!太好了!这种好事儿精心找还找不着呢!”
意思就是“无论女方大多少岁,都是男方‘可遇而不可求’的‘福分’!”
那套公式化的吉祥话儿更多。你像:
“女大一抱金鸡,女大二金满罐,女大三抱金砖,女大四福寿至,女大五赛老母,女大六乐不够……”
这要是用赵本山的话说就是:
“嘻嘻,真会整词儿”。
为了提高效率、多赚“辛苦费”,媒人们的手里总是攥着几张“好牌”,且不遗余力、不厌其烦地往返、奔走多家。因为他们任何时候“都不是只说一合媒,而是同步穿插着说几合媒”,成功率应该在六成以上。期间,除了因个别人家出了意外事故而混不上饭以外,两头儿都是好吃好喝好烟好酒儿好待承。最后,说不成,赚饭吃、白跑腿、散伙;说成了,根据双方的家境、满意度和说合中的难易程度,收取或多或少的报酬,叫“谢好”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