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6年 , 被称为“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百科全书”的《五礼通考》点校本出版——
一份礼仪之邦的文献证明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 陈雪
“洪武元年冬至 , 祀昊天上帝于圜丘 。先期 , 皇帝散齋四日 , 致齋三日 。前祀二日 , 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省牲器……”这是公元1368年的一场天坛祭天仪式 , 时隔600多年 , 这场祭天仪式的种种细节仍然有迹可循 , 翻开近日出版的点校本《五礼通考》 , 这一场仪式有着一千多字的记录 , 我们看到冬至这一天 , 南京明代天坛里奏起了《中和》之曲 , 一场隆重的仪式正在开启:陈设祭品、迎神、奠玉帛、进俎、初献、亚献、终献……整个仪式有着严密的流程 。
清代成书的《五礼通考》被称为“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百科全书” , 12月19日 , 中华书局年度好书评选现场 , 点校本《五礼通考》被多位文史专家点赞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过常宝说:“清代的《五礼通考》是我国礼学名著 , 对中华礼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系统性总结梳理 , 南京师范大学的两位学者此次能够整理点校出来 , 是非常不容易的 , 对我们的学术研究非常有益 。”
【民俗|一份礼仪之邦的文献证明】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中华书局近日出版的整理本《五礼通考》 资料图片
从2004年开始点校到2020年正式出版 , 16年来 ,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方向东、王锷两位学者倾注心血所做的 , 就是让《五礼通考》这部重要的、沉甸甸的古籍“活起来” , 为人们打开一座中华礼乐文明的资料宝库 。
“都说中国是礼仪之邦 , 有着几千年的礼乐文明 , 我们拿什么来证明呢?《五礼通考》就是一份文献证明 。”方向东说 。
为何清代的《五礼通考》到今天才出点校本
“难”——在采访人员向多位文史学者提出“为何清代的《五礼通考》到今天才出点校本”这个问题后 , 学者们都认为礼学古籍整理研究颇有难度 。
“礼 , 一直在经部里是最难的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说 。王锷则表示 , 全国研究礼学的学者只有数十人 , 到目前为止 , 通看过《五礼通考》这部书的人更少 。
“《五礼通考》把先秦到清朝的礼仪制度‘一网打尽’ , 中华礼乐文明体现在哪里?就在这本书里记载着 。”据王锷介绍 , 《五礼通考》是清代学者秦蕙田在钱大昕、戴震、王鸣盛等学者的帮助下 , 历时38年 , 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编纂完成的一部礼学总集 , 收录先秦至明代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演变 , 全书以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五大类分类编排 。这项前无古人的工作 , 曾被曾国藩评价“举天下古今幽明万事 , 而一经之以礼 , 可谓体大而思精矣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光绪本《五礼通考》 资料图片
《五礼通考》正文262卷 , 字数多达600万字 , 这样的体量 , 一天看一万字的话 , 也要看上两年 。从2004年开始 , 南京师范大学礼学专家方向东、王锷开始点校整理《五礼通考》 , 这项许多专家都“望而生畏”的事业 , 两位学者做了16年 。
啃下《五礼通考》这根“硬骨头”有多难 , 从点校的三项工作里可见一斑 。
第一项工作是为古籍加标点、分段 。这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 , 事实上 , 一天点校一万字常常是难以完成的任务 , “古籍难读 , 礼书尤其难读” , 王锷说 , 《五礼通考》中有一段文字涉及青海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名 , 他查阅对照了许多材料 , 花了一个星期 , 才把一百多字的古文断开 。
推荐阅读
- 心上书单:让心收获一份安宁
- 2021年度“峄城欢乐汇”启动,还将举行首届大运河民俗文化节
- “梦笔生花”的江淹,真的是“江郎才尽”了吗?历史欠他一份公正
- 农村人重视节气,有哪些民俗与美食是与中国节气相关联的?
- 民俗|浦东90岁以上老人超万人,是哪一年?丨浦东历史上的今天
- 民俗|我国同名同姓最多的5个名字,排第一的有29万,你身边肯定有
- 民俗|老雅安的照片你还记得吗?
- 民俗|历史文明中,最吉利的数字到底是几?不是6也不是8
- 民俗|中国古代最好听的三个名字,每一个都美得心醉,没文化还取不出来
- 民俗|83位英烈!广西合浦公馆镇陈屋村忠孝祠重建陞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