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历史文化遗址遗迹概述( 二 )


3、河北省徐水县,城西北10公里遂城村遗址和城西20公里杨山遗址,是杨延昭拒守和击败辽兵之处。
咸平二年(999年)七月,真宗闻报辽圣宗及萧太后屯兵幽州,准备大举南下。杨延昭改调河北保州沿边都巡检使,警备保州、广信、安肃三州军事。杨延昭上任后,以同巡检魏能屯兵“梁门”,副使杨嗣屯兵保州,自领所部屯遂城。九月初,辽兵20万越易水、破狼山,直奔遂城。萧太后亲临城下,督战攻城。城中宋军不满三千,在杨延昭的指挥下,披甲执械,日夜坚守。时正值初冬,寒潮袭来,气温骤降。杨延昭抓住时机,命军民夜间汲水泼浇城墙外皮。第二天早上都冻成了冰,好似冰城一座,坚滑难攻。于是有萧太后分兵攻梁门,守将魏能亦坚守不可克。辽兵主力不得不舍弃遂城、梁门,转攻泰州。杨延昭、魏能和保州杨嗣开城率兵出击,辽兵大败,弃军械、甲马无数。这一仗被史家誉为“遂城大捷”。对此,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杨延昭守广信军,即世所谓梁门、遂城者,二军最切虏境,而攻围不平,时人目为“铜梁门,铁遂城。”
萧太后的大军在遂城被杨延昭打败撤兵北归。咸平三年(1000年)冬,又遣轻骑数千掩袭杨延昭部。杨延昭得知,预先埋伏精兵于遂城西北之羊山。派少数骑兵自北出击辽兵,且战且退,诱敌至羊山峡谷中。时伏兵四起,尽歼辽兵,斩其首领,史家誉为“羊山之伏”。当地百姓为纪念这一胜利,改羊山为杨山,至今遗址尚存。
4、甘肃省通渭县杨家城子的甘谷寨(城)和什川乡李家坪的通渭堡(寨)遗址,是杨文广在此逼退西夏兵,建寨筑堡的地方。
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即位,为加强对西夏的防御,调任韩琦为陕府西路经略安抚使,统筹陕西全局。杨文广以兴州防御使出任秦凤路副都总管,治秦州(今甘肃天水)。秦凤路辖区之外居民多是羌族部落,其中附宋的称为“熟户”,不附宋的叫作“生户”。秦州西北180里的筚篥(今甘肃甘谷县)地区,原住的居民被西夏劫掠西迁,地空有百里之广。秦州知州马仲甫提出在这里筑城垦耕,警备西夏。韩琦同意后上奏朝廷。神宗“驰檄杨文广督成其事”。这时,西夏置保泰军于定西。正谋南下秦川。杨文广闻知军情紧急,即日整兵出发。他诈言筚篥堡有泉喷珠,鼓诱士兵一昼夜急行军180里,到达筚篥后,立即进行部署。次日清晨,西夏兵马出现在筚篥堡下。他们看到宋军严阵以待,不战而退。夏人临走时致书恐吓杨文广,声称“要禀知夏主,出兵数万骑把宋军赶走”。杨文广马上追击,斩获甚众。事后,有人问杨文广出奇致胜的道理。他说:“作战先要有夺人之气,筚篥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被夏兵先占领,宋军要取回就困难了。”就在这年九月,杨文广修建甘谷寨和通渭堡(后改为通渭寨),又在沿线筑城修堡。自此,沿线以南数百里皆成“内地”。神宗闻报大喜,下诏褒奖杨文广,赐袭衣、金带、银鞍勒马。今筚篥寨、通渭寨等堡寨遗址尚存。
上面列举的有据可考的遗址、遗迹之外,还有不少。这些遗址、遗迹既真实地展示了杨信、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祖孙四代,在五代和宋辽、宋西夏的交战中,所遗留的实物资料,又能补充文献资料记载中的缺失,是杨家将文化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传说附会的遗址、遗迹举例
1、陕西省榆林红石峡庙窟前杨延昭拴马桩、彬县城内南隅的杨延昭住宅和横山县城东党岔山上的杨八姐坟;山西省阳曲县西关口,相传是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天门关;河北省次安县杨八姐打败契丹铁甲兵的宋六口和文安县境内孟良藏母洞等。
首先,杨业从小在麟州长大,青少年时期在窟野河畔度过。自他“幼事北汉”,或曰“弱寇事刘崇”,来到太原。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宋太宗攻陷晋阳城,灭掉北汉,委任杨业为三交驻泊兵马部署、知代州。杨业奔赴抗辽前线,镇守雁门关直至殉国。杨延昭先是跟随杨业在代州前线作战。于咸平二年(999年)七月,调任保州沿边都巡检使,镇守边关20余年,直至病逝于高阳关任上。迄今为止,无论是文献资料或是考古资料,还未曾发现杨业、杨延昭、杨文广曾经回到原籍麟州的记载。杨延昭怎么能够在榆林红石峡庙前拴马和在彬县城内居住?这些显然是由当地民间传说中的故事,附会的遗址、遗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