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嘉祥县八处文化古迹探源拾遗


 我的故乡嘉祥县八处文化古迹探源拾遗
文章插图
我的故乡山东省嘉祥县八处文化古迹探源拾遗
1嘉美祥瑞的麒麟之乡
鲁先圣
我的故乡嘉祥县自古被称为麒麟的发祥地。《左传》有“鲁西狩获麟”的记载。春秋时期,鲁哀公在“鲁西”(指现在的嘉祥县城一带)打猎,捕获了一只头上长角、身上长鳞,是牛非牛,是鹿非鹿的怪物,鲁哀公请教孔子,才得知这是稀世珍宝“麒麟”。传说中的麒麟能够腾云驾雾、是祥瑞之物。后人为了纪念,在鲁哀公捕获麒麟的地方,取其嘉美祥瑞之意,而得"嘉祥"之名。
麒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深受崇敬的灵异瑞兽,麒麟的出现往往被看成是圣贤降世的标志。早在《诗经》、《礼记》、《春秋》以及《史记》等史书中都有记载。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麒麟送子”的传说便是对其为仁兽的认同。
春秋战国时期,嘉祥一带农耕发展,文化繁荣,成为鲁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区。嘉祥历代人才辈出,是古代四大圣贤(孔子、孟子、曾子、颜子)之一曾子的故里。曾子师从孔子,孔子之孙子思师从曾子,孟子又是子思的再传弟子。曾子上承孔子道统,下开思孟学派,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是继孔子之后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在中国主流传统文化儒学中,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中,曾点、曾参、申雍、冉求、冉耕、高柴六位为嘉祥籍,曾子弟子历史名人乐正子春、公明仪、公明宣、沈犹行、阳明夫、子襄等也是嘉祥人。东汉以信著称的庐江大守范式,东晋号称"兖州八伯"之一的太尉郗鉴、北宋有著名文学家王禹称和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元朝刚正不阿的吏部尚书曹元用、明朝为政清廉的太仆寺少卿黄嘉宾和执政严明的兵部侍郎高斗光均为嘉祥籍。
岁月过了一千多年,到了金皇统七年,也就是公元1147年,在获麟祥瑞之地,重新置县。首派县令,管州人胡肇上任,县治设在山口镇(今嘉祥村),取其鲁哀公西狩获麟祥瑞之意,定县名为“嘉祥”,至今延用近千年。从此,“嘉祥”这个名字与麒麟便紧密地连在一起了,只要提到麒麟,人们自然想到:“啊,祥瑞之物,春秋时期,出没在山东嘉祥,鲁国国君哀公获麟之地。”
为纪念鲁哀公西狩获麟,古人在嘉祥城西立了两块碑。一是明朝成化十三年由嘉祥知县高淳在县城西25里葬麟处立了麟冢碑,上面刻有“麟冢”两个大字。二是明朝万历年间由嘉祥知县田可贡、典史李蓁在县城麟游门外立了获麟处碑,上面刻有田可贡亲书的“获麟处”三个大字。
近年以来,嘉祥把麒麟与石雕艺术紧密结合,将石雕麒麟作为县标,城内中心位置便矗立着一尊石雕麒麟像,它集历代麒麟美———春秋战国时期传说中的朦胧美、两汉时期的古拙美、南北朝时期的雄健美、明清时期的繁华美于一身,沿袭了1800多年前武氏墓群石刻上麒麟的吉祥之意,成为远近闻名的艺术胜景。原西门大街被命名为获麟街。麟游超市,麒麟餐馆、宾馆,麒麟石业公司等一些以此命名的店铺,比比皆是,嘉祥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麒麟之乡。
(原发表于《齐鲁晚报》)
2武氏墓群石刻
鲁先圣
在故乡苍苍茫茫的群山野草中间,隐藏着一处东汉末年的祠堂和墓群废墟。自北宋以来,一代代文人墨客和历史学家,沿着那条蜿蜒的山间小路,来到这片荒山秃岭中间,拣拾落满了历史尘埃的民族记忆。
废墟的确切称谓是嘉祥武氏墓群石刻,位于嘉祥县南部山区的纸纺镇武宅山村北,始建于东汉桓、灵时期,全石结构,石刻画像,内容丰富,雕制精巧,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石刻艺术珍品。发掘只是近代的事。发掘之前这里只是一片野蒿瓦砾乱石,一片早就为武氏后人所遗忘的废墟。尽管北宋和明清两代有不少史家注意到它的存在,也只是零星地发掘整理了其中极小的部分。
废墟坐落于武翟山北麓的武翟山村,足见当年武氏一族的煊赫。可是现在到村中寻访,却早已经没有一个武氏后人了。武氏一族缘何余脉断绝,史家争论不一,当地也有种种不一的传说。我漫步在这片闪烁着艺术灵光的废墟中间,一种莫名的感觉在胸中奔涌。历史是民族的历史,一个王朝,一个王者,一代英雄,都只是漂泊在历史长河中的浪花。浩荡奔流,生生不息的,惟有不朽的艺术灵光。最早记录它的是北宋欧阳修。他在《集石录》中作了这样的判断:“右汉武荣碑云,执金吾丞。”而第一个较详实考证的是北宋末年山东诸城人赵明城。他在《金石录》中记载有武班碑和武氏石室画像等,基本上较全面地整理了废墟的大部分石刻画像。石刻画像大致分为三类,社会现实生活;神话故事和奇珍异兽;历史人物。在第一类的图画中,有人物拜谒会见,车马出行,杀鸡宰狗,烧火做饭,武士斗剑等等。其中的车骑出行准确地刻画了当年武氏族人的政治地位。在石刻中,庖厨图画占了很大的分量。图画中一般都刻一个带烟筒的灶,有人在灶前烧火,而灶的旁边则挂着猪头,猪腿,剥好的兔子,杀好的鸡鱼,另一边则有人从井中汲水,在立柱子上杀狗。这一庖厨图与一高楼相连接,男女主人分别坐在二楼和三楼上,仆役们托着盘子伺候主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