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虎父无犬子:包拯家的另一位贤臣,造福百姓,故去时仅剩46文

“包青天”无疑是我们最熟悉的古代清官 。自北宋以来 , 包拯的故事就在被不断传颂 。近些年 , 讲述包拯故事的影视作品也是层出不穷 。不仅包拯自己是个清官 , 包家还出了一个贤臣 。这位如父亲一样用一生造福百姓的 , 便是包拯的次子——包绶 。
辽宋夏金|虎父无犬子:包拯家的另一位贤臣,造福百姓,故去时仅剩46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命途多舛的包家血脉
刚直不阿的包拯出生于书香门第 , 父亲包令仪即通过自身的努力考中进士 , 成为一方的地方官 。在父亲的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下 , 包拯养成了“不伪辞色悦人 , 平居无私书 , 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 , 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的性格 。而这样的秉性 , 让包拯后来遣走了妾室孙氏 。
可包拯当时并不知晓的是:孙氏已怀上的包家的骨肉 。家中只有包拯已故长子包繶的妻子崔氏知晓孙氏的实情 。于是在崔氏的好心帮助之下 , 孙氏在包家之外成功诞下一子 , 也就是包拯尚不知晓却是包家独苗的包绶 。崔氏将包绶接回自己屋中抚养数月 , 直到次年包拯六十大寿 , 崔氏才向包拯夫妇告知了包绶的存在 。
辽宋夏金|虎父无犬子:包拯家的另一位贤臣,造福百姓,故去时仅剩46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老来得子 , 包拯自然是喜出望外 。“黑脸”的他对包绶倾注了无限的柔情和希冀 。可包拯毕竟年岁已高 。在包绶五岁时 , 即嘉佑七年(1062) , 包拯便与世长辞 。因而之后扶养教育包绶的重担又落回了包绶的长嫂崔氏身上 。也幸得崔氏秉性端正、温柔细致 , 包绶最终继承了包家的“清官血脉” 。
二、为官清廉的北宋贤臣
当包拯辞世时 , 他留给了包绶两样东西:其一 , 一道堪称“史上最严”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 , 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 , 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志 , 非吾子孙 。”其二 , 荫蔽子孙的荣誉 。
辽宋夏金|虎父无犬子:包拯家的另一位贤臣,造福百姓,故去时仅剩46文
辽宋夏金|虎父无犬子:包拯家的另一位贤臣,造福百姓,故去时仅剩46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包拯逝世时 , 宋仁宗曾亲自前往包家吊唁 。结果仁宗发现 , 包拯这堂堂的龙图阁直学士居然家徒四壁 。年幼的包绶衣着打扮稀疏平常 , 毫无重臣之后的模样 。是故仁宗大手一挥 , 给包家赏赐了大量财物 , 并准许年仅五岁的包绶受父亲荫蔽 , 领将仕郎、守太常寺太祝之衔 。
可继承了父亲遗训的包绶并未就此走上飞黄腾达的富贵路 。年长些后 , 他出任濠州团练判官 。虽然包绶并不是“黑脸”的包绶 , 但他如包拯一样正直严毅 , 毫不仗势欺人 。是故即便他的同僚和下属们都对这个刚正不阿的年轻人颇为畏惮 , 但人们还是“凡议事必咨公(指包绶)而后决” 。也正是因为包绶“事有不可行 , 公则毅然面折 , 不苟从 。其有补于郡事 , 不可一二数”的奉公守法 , 当他届满时 , 濠州几乎人人都称赞包绶的廉洁惠爱 。
辽宋夏金|虎父无犬子:包拯家的另一位贤臣,造福百姓,故去时仅剩46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后来包绶承恩转宣义郎 , 升任少府监丞 。彼时他年纪也不大 , 但颇有老臣之风 , 如包拯一样“夙夜尽心 , 裁判有序” 。许多人便不禁赞叹:“名臣之后 , 得是举 , 宜矣!”往后包绶还历任国子监丞、瀛洲通判等 。但令人意外的是 , 他终因家贫累重而没有前往瀛洲任职 。
三、不名一文的为民清官
一个五岁就获得官位的名臣之后居然会穷困到没钱作出任地方官的路费?这确实是包绶的真实生活 。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 , 正值壮年的包绶动身前往谭州任职 。但行至黄冈一带 , 包绶身染重病而亡 。当人们整理他的遗物时 , 除了发现委任状、书籍等物外 , 就只找到了四十六枚铜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