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也有日间康复病房!包水饺、听音乐、学跳舞,目的只有一个( 二 )


住院与出院的循环:回不去的家“患者独立办入院、出院手续、独立乘坐交通工具、还能在往返路上看看外界的新鲜事物 , 这对患者也是一种康复 。 ”李先宾特别强调了康复在整个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关键作用 , 住院只能缓解患者的症状 , 让他不再有幻听、被害妄想等 , 然而 , 出院后患者能否正常的生活与社交 , 就需要康复训练 。
“患者能不能恢复到之前的状态 , 能不能料理家务、能不能工作 , 能不能跟人交往 , 这些需要康复师的指导 。 ”李先宾提到 , 需要参加康复的大多是精神分裂症患者 , 这是一种重型精神病 , 有一定的致残性 , 而且极易复发 , 如果在一次出院后中断了后续治疗 , 患者就会陷入“复发-住院-出院-复发”的循环 , 长此以往 , 生活技能和交流能力就会出现衰退 , 最后连打扫卫生、穿衣服这样的小事都难以完成 。
精神疾病也有日间康复病房!包水饺、听音乐、学跳舞,目的只有一个文章插图
已经包好的水饺 。 受访者供图
由于精神病治疗的特殊性 , 为了防止他们自残或攻击他人 , 精神病住院患者大多是封闭管理 , 病人被封闭在病房楼里 , 很难出去 , 最多只能给家里人打个电话 , 与外界的沟通、人身自由等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 这其实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 封闭病房的病人缺乏与人的交流沟通 , 慢慢的社交能力可能就会弱化 。
李先宾提到 , 在日间康复病房 , 患者白天在医院康复治疗 , 晚上可以回家跟家人在一起 , 能有更多的自由 , 这其实也是现代医疗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 。
“精神疾病治疗的最终目的是让患者回归社会 , 而日间康复病房是连接医院治疗与社区康复、家庭康复的一个重要桥梁和过渡 , 出院后的患者在日间病房进行为期几个月的康复训练 , 掌握基本的技能与社交技巧 , 下一步他就能回到社区继续进行康复 , 最后重新拥有工作能力 , 回归社会 。 ”
李先宾表示 , 目前精神疾病康复治疗在我国尚未发展成熟 , 安定医院此前已经有住院康复治疗和门诊康复治疗 , 但是门诊康复治疗时间太短 , 住院康复对患者又不方便 , 因此医院摸索出了日间康复病房模式 , 通过这种方式让患者慢慢习得回归社会的能力 。
“经过康复训练的患者回到家里以后 , 家里人也很欣喜地见到他们有了进步 , 见到他们更愿意参与家务了 , 这样的鼓励和认可 , 对长期受到精神疾病困扰的患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 ”李先宾表示 。
康复训练是精神疾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疾病的治疗 , 吃药、住院大约只能达到部分疗效 , 剩下的还是需要靠康复 。 有些患者出院后或者自己觉得症状好转后就停药 , 或者家里人到了后期不愿支持他的治疗 , 在这样的环境下 , 缺乏外部干预 , 他的精神疾病恢复得就差 , 容易复发 。 ”李先宾表示 , 精神疾病的治疗需要家庭、社区等共同努力和重视 。
目前 , 日间康复病房可同时容纳10~20名患者共同进行康复训练 。 李先宾则希望 , 能够有更多的患者关注到日间康复病房并且积极参与进来 。
这些病房远远不够 。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 目前全球共有3亿人患有抑郁症 , 约6000万人患有双相情感障碍 , 2300万人患有精神分裂症 。 而据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数据显示 , 中国各类精神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亿 , 其中 , 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数超过640万 ,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人数达110万 。
目前 , 国内已经开始关注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治疗 , 比如建立社区康复站等 。 李先宾解释 , 药物治疗达到天花板以后 , 康复治疗就会有很大的空间 。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指出 , 社区康复机构应当为需要康复的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场所和条件 , 对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 。
“通过日间康复治疗后 , 让患者回归到正常生活 , 甚至让一些精神障碍患者独立起来 , 让他们能够参加就业 。 ”李先宾解释 ,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精神障碍患者的实际情况 , 安排患者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 , 保障患者享有同等待遇 , 安排患者参加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 , 提高患者的就业能力 。 “未来 , 我们也希望 , 在康复治疗中心参与了康复训练的患者 , 如果他的能力是可以胜任岗位工作的 , 可以直接到企业的特定岗位中去 , 实现从康复中心到工作的对接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