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儒释道这三家的学问绝了!

所谓道不远人、大道至简,作为中国文化三大支柱的儒释道,其实并不高高在上,而是与我们的人生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想得开”,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佛家的高境界是“放得下”,儒释道的最高境界就是这三句话,九个字。只要我们修炼的好,我们的人生就会呈现美好的状态。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不少哲理和宗教学说,但最后流传下来,没有被时间磨灭的只有这三家,具体儒释道做到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的呢?一起来跟随哲学诗画进入。
一,道家的想得开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道德经》
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儒释道这三家的学问绝了!
文章插图
道家在人生理想上追求超世,讲究自然无为,清心寡欲,要求心明大道、眼观天地、冷眼看破。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凡事想得开,无欲则刚。
什么是想得开?且看这个道字,走之旁加一个“首”字,也就是脑袋走或者走脑袋。脑袋走就是动脑子,尽量透彻走脑袋就是依胸中透彻而行,尽到顺应规律。合起来,就是要明道,并依道而行。这种智慧,就是想得开。
如何才能想得开?哲学大师冯友兰曾提出人生有四境界,其中最高那层境界,正是道家境界,所以正是想得开的精华所在。人生的四种境界分别为:
1,自然境界
有些人做事,可能只能顺着他的自然本能或社会风俗习惯,而对所做之事并不明白或不太明白,这种自然并非道家所说的自然,而只是一种盲目、跟从和原始的随大流状态,那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人就属此种。
2,功利境界
有些人为了利己和功名的诱惑会去主动思考和做事,虽然未必会不道德,但是肯定是趋于功利目的,而且很容易被眼前的利益迷惑,容易走向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地步。
3,道德境界
有的人,已经超越了自身,考虑自身的同时开始考虑他人,譬如为了道义、公益、众生福祉而去做事。他们的眼界已经由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投向了世间,胸中气象和站立的高度已经抵达了人类的精神层次。
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儒释道这三家的学问绝了!】4,天地境界
当一个人的视野放到了整个天地宇宙,目光投向了万物根本,他就抵达了天人合一,实现了人与天地的完美融合。这时他就不需要动脑子了,因为天地宇宙就是他的脑子,已经世事洞明,就像电脑连接到了互联网,可以做到四通八达。这种境界,正是道家境界。
这四重境界,境界越高就想的越开。想开到什么程度,则取决于人的视野放到多大,眼界拔到多高。平日生活里,人处平地,到处都会遮眼阻路,还有各种欲望缠身;人登顶峰,世间便能一览通透。这就是想得开的秘密——眼界大了,心就宽了;站的高了,事就小了;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有八九。想不开,往往就是画地为牢、作茧自缚。所以,我们的眼界、思维和精神境界要往高处走,往大处想,凡是想得开,就会得快乐,就会自在恬淡,也就具备了从容应对世间事的能力。
二,儒家的拿得起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儒释道这三家的学问绝了!
文章插图
儒家追求入世,讲究奋发有为,努力做事,勇于担当,意志坚定。用现在的话就是拿得起,为人民多谋福利。
什么是拿得起呢?这个“儒”字是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需,合起来就是人之所需。人活世上,有各种物质和精神需求,满足这些需求就需要去努力获得,通过自己的能力和德行去争取,只要我们拿到了,拿对了,就是拿得起。
如何才能拿得起?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须经过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就是儒家的三种精神,分别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