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万亿级争锋:互联网巨头与垂直玩家共舞 供应链能力考验底层逻辑( 二 )


而在回答“阿里加速在农业领域的布局步伐是否受到外部市场竞争对手的影响”时 , 戴涛则告诉采访人员 , 外在因素更多的是响应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的号召 , 阿里作为电商领域代表企业之一对相关发展指标的推进有责任和义务 。
他举例道 , “如农业数字经济占农业增加值比重由2018年的7.3%提升至2025年的15% , 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占农产品总交易额比重由2018年的9.8%提升至2025年的15% , 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由2018年的38.4%大幅提升至2025年的70% 。 ”
巨头争锋搅动市场:“不太性感”的农业又香了?商务部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9》显示 , 2019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为1.7万亿元 , 较2014年的1800亿元规模扩大8.4倍 , 占全国网络零售市场份额的15.99% 。 其中 , 农产品网络零售额高达3975亿元 , 同比增长27% 。 乘着新经济业态和新消费形式崛起的东风 , 掘金“下沉”市场的农村电商近年来呈现迅猛发展之势 , 农产品上行通道亦不断被扩大 。
中商产业研究院表示 , 2020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因疫情影响增速有所减缓 , 但整体规模在政府不断助力刺激农产品消费下 , 仍有望实现增长势头 , 初步预计将超1.8万亿元 。
肥沃土壤上 , 以淘宝特价版、京喜、拼多多等为首的主流电商平台开始在广袤的农产品上行市场展开一系列较量 。 当然 , 不只是巨头间的争锋 , 垂类市场上的玩家也迎来了发力期 。
12月15日 , 物农网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 上市首日高开59.6% 。 其招股书显示 , 成立于2015年的物农网主营C2F(Consumer To Farm)订单农业 , 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主导 , 直接对接农副产品源头进行认购、认种、认养 , 农户根据销售订单组织安排生产 。 收入结构方面 , 物农网以谷物、食油和调味料的销售为主 , 其在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的收入占比分别为52.1%、49.6%及43.3% 。
而无论是电商巨头还是垂类市场上的玩家 , 其凭借深耕行业多年沉淀下来的供应链能力都能以“优质优价”在销售端形成一定的壁垒 , 但要想推进整体农业板块的发展 , 最难的部分仍在供给端以及流通环节 。
事实上 , 我国大量的农产品生产往往在西部(西北部、西南部) , 但消费端在东南沿海或者中部地区 , 这就需要大规模的供应链投入 , 而受农产品本身特殊性影响 , 很多时候流通企业并不愿意全方位的解决流通环节的问题 , 因为风险太大 。
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 , 李少华坦言 , 在整个农产品价值链条上农民的投入是55% , 占比最多 , 但在农产品增值环节只有22%是农民获得的 。 在中端销售端基本平衡 , 20%左右投入获得20%增值 , 广泛的增值被流通环节消耗掉了 , 最终呈现出来的则是流通环节真正有效投入仅20%左右 。
以菜鸟新平县共配中心为例 。 采访人员在走访时注意到 , 该共配中心由当地5家快递公司整合形成的 , 兼具产地仓和物流快递配送中心的功能 。 对多家快递公司进行操作上的整合的是“溪鸟共配系统”等技术的支持 。 据共配中心申通负责人介绍 , 目前该共配中心每天能派发冰糖橙订单就有2万个 , 一天能分发七八十吨的农产品 。
已然相对成熟的分拣、储运以及系统技术的应用只是农业产业数字化的缩影 。 各式无人机、智能设备对生产活动的介入 , 或许能够在不久的将来让广大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的农民“直起腰” 。
比如涌现出一众初创型企业及相关产品的农业机器人领域 。 Business Wire曾预测 , 2025年全球农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06亿美元 , 年复合增长率22.8% 。 而也正是当下 , 农业无人机代表企业大疆、极飞的无人机正在田间地头施展拳脚 。
根据现有考古发掘证据 , 中国农业已有长达八九千年的悠久历史 。 似乎即便在数十年前 , 人们也难以想象 , 在中国最为广袤的土地上能够诞生一个甚至几个万亿级市场 。 只不过 , 新技术与新模式对传统产业的颠覆仍需很长一段时间 , 但唯一不变的是对山间田野里广大农民群体脱贫致富的期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