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交了“坏”朋友,需要干预吗?关于同伴关系,你需要知道的都在这( 二 )


角色扮演 , 情景再现交友问题
晚上回家后 , 父母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 , 让孩子把白天遇到的人际交往问题情景再现 , 进行重新演绎 。 爸爸可以假扮爱欺负小朋友、或者爱冲撞打人的“坏孩子” , 或者和妈妈一起拉帮结派成为的小“团伙” , 让孩子来扮演老师 , 教育“坏孩子” , 理清交友相处时的思路 。 角色扮演时 , 多问问“如果……你会怎么办?” , 引导孩子科学解决交友中出现的问题和冲突 , 这样可最大程度地减少“坏榜样”带来的不良影响 。
明确原则 , 增加孩子判断力
3-6岁的孩子内在秩序还不稳固 , 需要家长帮助明确言行的标准和原则 。 比如:学会宽容和理解;尊重他人、不嘲讽、不随意评判;不随便动手;不强迫他人做不想做的事等等 。 当孩子出现错误的模仿行为 , 不能一笑了之 , 要教导孩子是非对错 , 一旦做了错事 , 就要及时改正并承担后果 。 同样的 , 当别人出现不好的行为时 , 孩子也就具备了基本的判断力 , 自然会意识到这是错的 。
鼓励孩子自我肯定 , 自己选择
鼓励孩子 , 找到孩子做得好的小细节 , 能够激励TA不断进步 。 比如“那几个小男孩去抓女孩子的时候 , 你没有马上冲过去 , 为什么呢?看来你犹豫了 , 站在旁边等了一会儿 。 说明 , 你心里也知道这样做不好的 , 爸爸叫你的时候 , 你就停了下来 。 这些是你做得比较好的地方 , 你觉得还有吗?”言语中 , 可以尝试默认孩子只是暂时犯了错误 , TA接下来能够自己意识到并改正 , 这样的积极暗示代表着信任 , 能够成为TA改善行为问题的动力 。
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朋友 , 交友干涉可以有 , 但一定要经过慎重的判断、且适度 , 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思考 , 自己选择 , 一味地强迫TA离开父母认为的“坏孩子” , 会影响孩子未来的社会发展 。 当然 , 如果孩子的朋友确实存在比较大的品质以及行为问题 , 一定要减少和对方的接触 , 引导孩子打造新的交友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