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莲风摇曳四海崇 记者探寻“海天佛国”普陀山( 三 )


位于佛顶山慧济寺后门的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和当地僧人饮茶论诗的铜像 (夏艺瑄 摄)
海丝风景 万国梯航
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陀山早在唐代就成为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交往的必经通道和泊地 , 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 。
从南天门向南眺望 , 莲花洋上有一块长条形的礁屿 , 俗称“江爿礁”(舟山方言 , 海鸥栖息的礁屿) 。它像一只仙槎 , 随潮涨潮落出没于瀚海 。在南天门景区的一个小山坡上 , 一块竖起的“新罗礁”碑正对着这片礁屿 。孙和军说 , 新罗礁见证了普陀山观音信仰 , 同时也是中日韩文化交流刻在普陀山的特殊标志、东北亚海上丝路的重要物证 。
唐代中期 , 由于明州(今宁波市)对外贸易港口的形成 , 普陀山成为出入明州港的必经之地(普陀山直至民国时期 , 一直隶属明州) 。
唐朝新罗国清海大使张保皋的船队 , 载着金银、药材、珍兽 , 进明州港换取丝绸、茶叶和瓷器 , 他必须经过普陀山海域 。穿梭往来的新罗船时不时要在江爿礁搁浅触礁 , 时间一长 , 这片礁便被称为“新罗礁” 。据康熙《南海普陀山志》记载:新罗礁在西南大洋中石牛港口即日本僧慧锷触舟祷处也 , 而古籍中的石牛港就在今天朱家尖岛蜈蚣峙码头旁边 。
在唐宋元三代 , 普陀山还有一个重要的靠船上岸之地——高丽道头 。高丽道头大致位置在观音古洞山脚下 , 许多新罗船只往返于中、韩、日和南亚地区 , 从事海上贸易 , 便会在此候风候潮 , 登山礼佛 , 以祈求航海平安 。把道头冠名为“高丽” , 说明当时普陀山与高丽的往来密切 。今天 , “高丽道头”已变成了陆地 , 看不出一丝码头的痕迹 。
宗教信仰|莲风摇曳四海崇 记者探寻“海天佛国”普陀山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普陀山-自在亭百步沙(图片由普陀山朱家尖管委会提供)
普陀山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 , 见证着历史上海上商贸的繁荣 。
万历年间 , 普陀山高悬灯塔 , 为往来船只指引航向 。作为海商朝圣祈福之地 , 明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 , 普陀山接待过100余艘日本商船 。
在孙和军的记忆中 , 渔村家里的窗帘坠子和渔网上 , 缀有大量圆形方孔的古钱币 , 日本的宽永通宝 , 朝鲜的常平通宝 , 越南的景兴通宝、景盛通宝、嘉隆通宝……它们在失去货币流通价值后 , 反而成为舟山人生产生活用品 。这是17世纪到19世纪越南、日本、朝鲜半岛与舟山群岛进行经济贸易的物证 。1996年 , 普陀山普济寺承恩殿基建工地出土千枚18世纪时的西班牙银币 , 这是在欧美和远东地区广泛流行的国际贸易通用货币 。
海上商贸在历史烟云中无疑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而物种传播、信仰流播 , 更让普陀山享尽“万国梯航”的美誉 。
传说舟山市树新木姜子是由作为东夷海洋民族图腾的海鸟从日本将种子叼到舟山大猫岛 , 再传到普陀山成为佛光树 。虽然是传说 , 但象征的是中日之间物种的交流 。
如今 , 普陀山佛教博物馆珍藏着1200余件佛教文物 , 其中有来自印度、日本、缅甸、菲律宾、柬埔寨、法国等地的佛像、铜屏、玉佛、贝叶经、玳瑁塔、菩提树叶以及外国人为供奉普陀山专制的大型花瓶等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的珍贵文物 , 见证着普陀山和东南亚及部分欧洲国家的信仰交流 。
宗教信仰|莲风摇曳四海崇 记者探寻“海天佛国”普陀山】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 , 近50名朝鲜漂流民在舟山海域被渔民救至普陀山 , 漂流民之一的朝鲜举人崔斗灿以一部汉文日记体《乘槎录》记载了漂流民在海上、在舟山、在中国的日日夜夜 。真实的经历 , 传奇的故事 , 观音文化的慈航精神 , 在如今海洋语境下 , 观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 就像一幕幕电影 , 在佛教名山、观音道场反复播映 , 世代流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