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画家莫高:在抽象中分离现实


 画家|画家莫高:在抽象中分离现实
文章插图
画家莫高,辽宁营口人,原名张鼎,字木孚,号文兮堂主,诗人,书法家,画家,美育工作者,另从事编剧,导演等职。
众所周知,在哲学的范畴内,“抽象”一词指在认识上把事物的规定、属性、关系从复杂的整体中抽取出来的过程和结果。这一概念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简言之,它是不能具体领略到的,笼统的,空洞的。
在这个词汇的荫庇下,莫高将自己定义为一个抽象主义者,如果按照法国人安德烈·布勒东在《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所说的:“超现实主义——纯粹的精神自动主义,企图运用这种自动主义,以口语或文字或其他的任何方式去表达真正的思想过程。它是思想的笔录,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不依赖于任何美学或道德的偏见。”那么,莫高又欣然认为自己隶属于超现实主义的阵营,这从他创作的诗歌、绘画等作品中便能粗略感受得到。
 画家|画家莫高:在抽象中分离现实
文章插图
诗集《我们正青春》
尽管从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这种自我归类不免略微牵强或偏执,但是莫高期盼着,自己某一阶段做出的些许努力,能够附会在这些牵强之中。他为此探究过,思考过,并发现他与他所崇尚的主义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差别,这也许就是他在这个世界上苟且存在的意义。
不可否认,从人类第一次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刻画在岩石上起,绘画便有了鲜活的生命,随着它的载体不断变化,形式也日渐丰富,在各个时代浪潮的助推下,它一边改变着人们的审美意识,与此同时,又在被人们即将改变的审美意识改变着,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诚然,莫高被改变了,他受命运的驱使成为超现实主义的拥趸,并被赋予了抽象的手法表现自我。而他隐隐觉察到的那一丝微妙的差别,也正是他迫切想表达的,哪怕他还不太善于运用这种表达方式。毕竟艺术本身就是感性的,而感性又过于情绪化,情绪更是游离不定,笼统空洞,何况他要在笼统的空洞的抽象中分离现实,为了能够说服自己,莫高将这个过程和结果定义为“抽离”。
一切从稚嫩的画布开始……
 画家|画家莫高:在抽象中分离现实
文章插图
莫高,《富士山下》,布面丙烯,60cm×40cm
由于对调色油过敏,莫高索性选择了丙烯作为绘画的主要材质,这既免去了服用loratadine的烦恼,也无形中提升了他绘画的速度,当然有时候更快的速度也未必是件好事,甚至可能是一场灾难。
这幅《富士山下》是莫高“远山”系列中唯一的一幅非写实作品,立体的天空是更高维度的境界,扭曲、穿越在此发生。其它物象,包括富士山,则回归平面化、程式化、符号化,通过随机无序的二维图形,营造出一种严谨的未来世界的规则。作品意图依附于立体主义,用新的形式分离多重维度的美,片面性地进行表达。
仰望苍穹,那些凌乱的相似色块是莫高“抽离”出的片段,它们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有飓风将至的阴云,有万里无云的长空,也有工业革命后的雾霾,莫高用模棱的笔触,通过随机组合,提出了“抽离”的第一个思考:
【当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的现实整合在一起时,人类能否感知?】
对立体主义的倾慕,莫高有他自己的方式,虽然和现在的作品一样粗陋,但是探究的意味更加浓厚。
 画家|画家莫高:在抽象中分离现实
文章插图
莫高创作的封面《阿诗玛》
他认为,绘画世界唯有立体主义的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才最接近未来,而“抽离”的概念便是在此基础上衍生的,它增加了更高维度的形态,尽管目前人类还无法捕获到这种维度的实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