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戚继光平定闽海,复摧北寇,南北并驱,名震寰宇,堪称独孤求败


近代史|戚继光平定闽海,复摧北寇,南北并驱,名震寰宇,堪称独孤求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东南倭患平息 , 但北方的鞑靼是侵扰仍不断 。
该是腾出手来教训他们的时候了 。
隆庆元年(1567年)十月 , 经过考虑再三 , 隆庆帝决定调戚继光到北方专督练兵 。
戚继光刚出道时就在北方镇守蓟门 , 对鞑靼并不陌生 。
他认为 , 与抗击东南方的倭寇相比 , 抗击西北方的鞑靼有五大困难 。
一、明朝北方边防线绵长 , 兵力分散 , 而鞑靼不像倭寇 , 几百上千人组团行动 , 他们动辄便是数十万人集结而来 , 防线没有不被击破的 。
二、鞑靼入侵 , 不像倭寇 , 在陆地上全靠两条腿走路 , 他们全是清一色的骑兵 , 来如暴雨 , 去若疾风 , 明军以兵步为主 , 在其来时不能抵挡 , 在其去时不能追击 , 非常吃亏 。
三、鞑靼不像倭寇乘船 , 来去有风汛限制 , 鞑靼来去自如 , 只要高兴 , 随时都可以发兵进行侵扰 , 难以防备 。
四、明军北方各镇画地而守 , 各自为战 , 不能互相救援 。
五、明军虽有火器之长 , 但地处下风 , 不利于施放 。
针对这五点 , 戚继光提出抗御鞑靼的上中下三策 。
上策:练十万兵 , 练成节制之师;练成之后 , 将他们分遣九边 , 再带领九边守兵训练 , 从而九边士兵都成强兵 。彼时 , 可以出征鞑靼 , 扫除心腹之患 , 一劳永逸 。
中策:在不能满足练十万兵的前提下 , 就练五万兵 , 练成之后 , 虽然不能进剿鞑靼 , 也可以抵挡他们扰边 , 可使边境获得十数年安宁 。
下策:在不能满足练五万兵的前提下 , 就练三万兵 , 虽然不一定能抵御鞑靼侵犯 , 却也可乘隙一击 , 使之不敢太过肆无忌惮 。
戚继光雄心勃勃 , 满以为这上中下三策中 , 朝廷至少会从中选一策 。
近代史|戚继光平定闽海,复摧北寇,南北并驱,名震寰宇,堪称独孤求败】但朝廷多人认为他“求望太过 , 志意太侈” , 既不让他到边防守边 , 也没让他训练士兵 , 而任命他为神机营副将 , 赋闲在京 。
幸亏 , 隆庆二年(1568年)三月 , 戚继光的好朋友谭纶被调任为蓟辽保定总督兼理粮饷 , 而在谭纶的请求之下 , 朝廷才任命戚继光总理蓟昌保定练兵事务 。
戚继光的练兵计划才有了可以实施的迹象 。
不过 , 戚继光有过训练绍兴老油子兵和训练义乌新蛋子兵的不同体验 , 他所提出的训练十万、五万 , 或三万兵 , 指的都是由自己亲自招募的新兵 。
朝廷却只是在蓟镇的现有兵力中抽出三万人来交由戚继光训练 。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
但这还不是最糟 。
最糟的是 , 这三万人本来就担负着防御重任 , 不可能集中起来进行全训 , 只能分十支、三大营进行轮训 , 则训练效果就要大大地打折扣了 。
总算老天开眼 , 戚继光在北面边防练兵过程中 , 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 。
先是有谭纶;谭纶调离蓟镇、升为兵部尚书后 , 先后接替蓟辽总督职务的刘应节、梁梦龙对戚继光也同样支持;更难得的是 , 朝中徐玠、高拱、张居正等内阁大臣都是高瞻远瞩的有识之士 , 重视边防 , 把戚继光看作可以依靠的国士 , 关怀备至 , 提供了许多帮助 。
这样 , 戚继光才能放开拳脚 , 在练兵的基础上 , 针对鞑靼骑兵冲击力强大的特点 , 构建起车、步、骑营 。
这里重点说一下车营 。
战车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 但自从游牧民族的骑射传入中原 , 战车就逐渐遭到了淘汰 , 最终退出了战争舞台 。
那么 , 过了两千多年 , 戚继光为什么又想起重新构建战车营呢?
戚继光解释说:“敌人铁骑数万冲突 , 势锐难当 。我军阵伍未定 , 辄为冲破 , 乘势蹂躏 , 至无孑遗 。且敌欲战 , 我军不得不战;敌不欲战 , 我惟目视而已 。势每在彼 , 敌常变客为主 , 我军畏弱 , 心夺气靡 , 势不能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