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十八岁的戚继光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工作之余喜读兵书,“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首诗,据说是他在兵书空白处留下的。具体出处或不可考,可是诗中慷慨激扬的男儿大志,即使是现在读来,还是会感到心潮澎湃。是什么样的原因,让那个年仅十八岁青年,发出这样的宏愿,他后来又是否实现了自己十八岁时许下的愿望呢?
文章插图
公元1528年,在山东济宁微山县的鲁桥镇,戚家夫妇迎来了一个男婴,老来得子的戚父欣喜地给孩子取名“继光”,愿他像窗外渐亮的天光一样,自由坦荡的生活在这个世界。戚家先祖曾追随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以戚家在祖先的庇佑下,有一个世袭的将军职位,虽说名称是将军,可是实际会安排的职务不会太高。戚父在戚继光成年时,即让戚继光袭爵,是以小小年纪的戚继光就做了登州卫指挥佥事。戚继光是一个好学之人,他从小就喜读书,在登州任职期间手头总是会有兵书,闲来无事便要翻一翻。同时,他的读书方法也比较特别,可以称得上是用批判性思维在读书,别人读兵书,深感古人的智慧无穷极,他读兵书,总要反向思考。
文章插图
彼时,山东沿海倭患频发,看着沿海渔村的百姓不胜其扰,财物性命均受威胁,再想想自小戚父对他的教育,戚家男儿不能得益于圣宠和祖荫食得一碗饭,当效仿先祖做出一番为民为国的事业来,才不枉来人世走一遭。戚继光从来都不是一个想混吃混喝的人,他对兵书有兴趣,对肃清倭患更有兴趣。公元1555年,戚继光被调往倭患更为严重的浙江,任参将一职,机会来了,要能把握得住。这是戚继光的机会,从后来的史书记载可以看出,他确实也把握住了。在山东防御倭寇的军事行动,以及闲暇时对兵法的推敲学习,使得戚继光在浙江的倭患战场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准备。
文章插图
公元1557-1558年,戚继光与俞大猷虽然屡次在岑港赶跑倭寇,可倭寇流动性太强,明军上前,打不过掉头就跑,甚至还会绕道其他地方,顺便抢劫一番再跑回海里。在屡次的抗倭行动中,戚继光发现一个根本的问题:兵不行!手底下这帮将士缺乏胆色,太过惜命,不肯真正的上阵杀敌,倭寇凶狠他们就撤,倭寇露出败象他们就追着驱赶也不真打。戚继光痛定思痛,暗暗下定决心要建立起一支精锐强悍的抗倭精兵,经过慎重的挑选,戚继光瞄准了金华、义务一带的人,无他,就是民风彪悍,可以豁得出性命去拼杀,同时这带的人还朴实守法。很快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士兵们训练有素,战斗力提升很快,个个都是英雄好汉,可是仅靠士兵们的一对一贴身肉搏,杀伤力及其有限。
文章插图
在武侠小说中全真七子的阵法,天罡北斗七星阵为武侠爱好者所熟知,可阵列并不是武侠小说中的独创,在军事历史中,军队的队列队形,其实大有学问与讲究。在戚继光针对提升整体军事打击能力的思考之后,针对浙江一带的地形条件,创造出了他的独家阵法:鸳鸯阵。自此这支实力强大的军队,除了个人单打独斗的能力,又配合上了阵法,武器兵械也配合得较为精良,只待恰当的时候对着倭寇祭出这一杀器。
文章插图
公元1561年,倭寇进军台州,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戚继光,终于有机会展示他的成果了。一开始倭寇看着独特的队形,还感到可笑,很快这帮素日为非作恶的倭寇,便见识了这支军队的厉害。台州大捷,倭寇首领和大部分人马被杀,余部被驱赶投江淹死,戚继光更是官升三级。自此,戚继光和他所建的军队,被奉为制胜倭寇的法宝,除了浙江,更是在福建等沿海线数次打击倭寇,使得倭寇闻风丧胆,一度不敢再去沿海骚扰劫掠。公元1567年,朝廷任命戚继光为神机营副将,增招兵士,勤加练兵驻守北部防线。公元1573年,北部鞑靼来犯,戚继光率部数次平乱,只打得对方再不敢来犯。
推荐阅读
- 苗刀,又名戚家刀,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创造的双手长刀
- 三国两晋南北朝|他17岁单挑群盗32岁成为郡守封侯35岁击败国贼,儿子称帝
- 楚汉|小兵砍下项羽一条腿后,被刘邦封侯拜相,成为中国第六大姓!
- 先秦时代|周武王灭商之后,将纣王亲属拜官封侯,不是他仁慈而是迫不得已
- 高适:逆袭的人生,心怀家国人民,终封侯拜将,一首燕歌行传天下
- 征方腊回京之后,梁山英雄亡的亡逃的逃,唯独此人被朝廷封侯拜相
- 马未都收藏戚家刀: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刀原来是仿制日本腰刀?
- 陆游|陆游《鹊桥仙》: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 近代史|戚继光平定闽海,复摧北寇,南北并驱,名震寰宇,堪称独孤求败
- 不为人知|孔子、苏轼、戚继光等名人那些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你知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