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犯|国学大师蒙曼,实力到底怎样为何会在“诗词大会”上犯低级错误】活在人世间,莫要上神坛。
如今中国已迎来“传统文化热潮”,伴随浪潮而来的总会会有几位大师。于丹与蒙曼都能在其间坐拥一席之位。然而,“物极必反,盛极则衰”,前有于丹被拉下神坛,今有蒙曼从云端坠落。
文章插图
“这是对诗圣的亵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先前因《中国诗词大会》而吸粉无数的蒙曼现在却因《中国诗词大会》而招了黑。
1月29日,《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中,蒙曼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进行解读:“锄禾日当午”指的是农民播种的过程。
这一解说过后,网友纷纷表示不认同,《悯农》一诗是大多数人幼时即接触的古诗,对于此诗的理解也较为透彻。
网友认为,播种应是发生于春天,而诗中所描述的时节应是夏季,因此播种一说并不成立。另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述的是农民在正午烈日之下进行除草,而非蒙曼所称的播种。
文章插图
蒙曼对于《悯农》的解说并不为大家所接受,因此她在诗词上的实力也因而遭受质疑。但这并非蒙曼第一次遭遇质疑,北大诗歌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孙绍振先生就曾直言,蒙曼对诗歌的某些解读是在“亵渎诗圣”。孙绍振举出了两个蒙曼误读诗歌的例子。第一个是刘禹锡的《乌衣巷》,对于“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一句,蒙曼认为该诗句所呈现的是一派富贵气象,诗中的“百姓家”是“和美之家”“革命的家”。但了解过刘禹锡的《乌衣巷》的人都知道,这一诗句表现的是物是人非的变迁沧桑,与蒙曼所言“和美之景”截然相反。
文章插图
第二个例子是诗圣杜甫的《春夜喜雨》,对于诗中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蒙曼解读称:“很火红啊,火辣辣的,连火锅的味道都出来了。”孙绍振先生对此感到痛心,随后撰写文章对此拨正:杜甫写下此诗时,正值春雨降临。当时的杜甫已脱离颠沛流离两年,正安居在成都草堂,心境趋于安宁、和静。杜甫见春雨来临,万物复苏,心中惊喜,但也并非蒙曼所称的“火辣辣”之味。
据查证,《春夜喜雨》一诗的基调为愉悦安宁,并非热烈的“火锅的味道”,蒙曼的这一解读未免偏颇太大。就如孙绍振先生所说,蒙曼的专业是历史,并非古典诗词,对于诗词的研究未必足够深入,向公众传达的知识未必准确无误。
虽说在诗词之上,感悟千人千面,但某些基本的知识与诗人希望传达的心境却并非能随意篡改的。
文章插图
孙绍振先生盛名之时
虽说孙绍振先生曾质疑蒙曼,但当时大家并不买账,因为蒙曼人气更高,解读更贴合娱乐化的时代。但对《悯农》的“播种论”一出,蒙曼便没如此走运了,有人开始担忧蒙曼将会像多年前的于丹一样,被抛下神坛,无法翻身。
蒙曼成名时的风光并不亚于多年前的于丹。2007年,蒙曼登上《百家讲坛》,向天下人评述叱咤风云的武则天,一时声名鹊起。
当时蒙曼才32岁,是《百家讲坛》栏目开播以来最为年轻的一位主讲人,这一记录直至今日也并未被打破。
文章插图
蒙曼被记住不仅是因为其年龄,更是因其精彩而通俗的解读。蒙曼似乎非常适合出现在荧幕上解读一段段厚重的历史,因为她并不像传统的文化学者,容易将知识学术化,最后让观众敬而远之。蒙曼幽默,语言平实贴切,听历史时能够给人听评书一般的享受。
推荐阅读
- “看破”最好的方法是印光大师把“死”字贴在额头上
- 这些会画画的导演都是视觉掌控大师
- 常香玉是如何成为大师的?青春版豫剧现代戏《常香玉》告诉你
- 光明日报国学版:“立言不朽”与“以文报德”
- 国学女大师蒙曼,实力到底怎样一首幼儿园的古诗让其打回原形
- 全国书画大师班缘何频频选中这个“乡村美术馆”
- 心中有阳光无处不天堂——当代艺术大师黄建南绘画艺术回顾
- 时隔这么多年,你知道圆明园是哪位大师设计的吗?
- 凡尔赛大师郑渊洁,原来也是老二次元,晒出自己与初音合照
- 经典书籍推荐,值得一读再读的4本大师巅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