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朱允文在朱元璋面前是装孝顺 , 初登大宝就对他的各个叔叔痛下杀手 , 流放的 , 死的 , 自焚的 , 朱棣就两个儿子 , 都拉进南京当人质 , 兵权也交出去了 , 还能怎么造反 , 但是朱允文不肯啊 , “勿使朕背负杀叔罪名”意思是不要活捉回南京 , 不然我不好处置 , 阵前格杀是最好的 。再者 , 黄子澄 , 方孝孺 , 齐泰这些人就只会夸夸其谈 , 最后也只是祸国殃民 , 大谈周礼 , 朱棣靖难之后黄子澄之流为何不随建文帝而去 , 忍辱偷生 , 令人不齿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其实朱棣自己并不想当反 , 因为自己当燕王 , 其实也是海外的皇帝 , 待遇也很好 , 只是当时削番被逼无奈 , 因为削番过程中有亲王自杀 , 朱棣也很忌惮 , 万一被削去兵权 , 人身安全都不能保证 。朱棣第三次南征 , 确实是直接绕过了盛庸防守的济南直接奔向南京方向 , 但朱棣的心思是诱出盛庸的军队 , 在半路打伏击 , 如果直接打南京 , 将被盛庸的军队追着打 , 再加上南京部队的抵抗 , 会收到两面夹击 , 形势危险 。所以朱棣的军队半路打伏击 , 消灭盛庸手下大将平安的军队后才攻入南京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陆权时代 , 南京是长江以南的军事和政治中心(尤其是明朝) 。陆权时代 , 北方势力自北而下 , 一旦突破长江并且攻下东南门户南京 , 那么大势就定下来了 , 后面的仗基本就不用打了 , 会像喝稀粥一样顺畅 , 一顺到底直达两广 , 南京一下 , 南方即使有抵抗也左右不了大局了 。按照史书记载 , 暗示胡滢找到了建文帝 , 在漠北行军中 , 胡滢连夜来报告 , 胡滢如果没找到不会急匆匆连夜禀报消息 , 他只可能带着找到建文帝的消息报告 , 否则你在逗朱棣玩呢?朱棣不要你脑袋?而且二人在大帐内密谈很久 , 虽然没人听见内容 , 但如果就说没找到也不需要 , 后人推测必定找到了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靖难之役前建文帝大力削藩 , 弄的天下各王人人自危 , 甚至逼死了藩王 , 失去人心 。诸王盼望有人出头制止削藩 , 所以按兵不动 。朱棣进南京后 , 眼看建文帝大势已去不如依附在新帝门下享受太平 。朱棣又实行宽松政策 , 确保诸王地位并恢复了被废的藩王封号 , 所以没人反 。再说想反也打不过他 。只占领南京和北京就够了啊 , 北京是他的地盘 , 南京嘛 , 必经之路打不通 , 就绕过去干 , 最后反正是干赢了 , 成则王 , 我就是要当皇帝 , 谁不服?不服立马发兵干!谁敢造次!藩王基本都不行了 , 大臣们就更没说法了 。况且 , 朱棣当皇帝 , 也确实创出了丰功伟绩 。一部永乐大典做到了各种知识的总结 , 郑和下西洋让那时的明朝真正做到了四海朝服 。对外方面打了蒙古不敢来犯 。
【明朝|朱棣打下南京后,为什么明朝的其他地方就归顺了?那么怕朱棣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可惜重八皇帝死前杀光了所有骄兵悍将 , 建文即位时已经没几个经历实战的名将了 , 本来就没办法和燕王对抗 , 加之又启用了个李景龙这样滴猪队友 , 不败才怪!不管怎么说 , 事实证明 , 燕王继承大统后 , 政绩肯定是要大于建文 。假如靖难失败 , 就没有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 , 也没有了永乐大典 , 也许国都会一直在南京 , 也就没有现在的北京城的繁华昌盛了 , 再也许明朝历史不会持续近300年 。第一 , 建文帝在根基不牢 , 且几个叔叔辈没有任何反叛的情况下强行削藩 , 于情于理都没有有依据 。第二 , 重用黄子澄等几个文人 , 一天到晚咋咋呼呼削藩 , 不考虑老百姓需要安定的生活环境过日子的需求 。第三 , 朱棣本身能力很强 , 是从血海中一路走过来的 , 人家是凭本事吃饭 , 不是靠嫡长这样的身份 。
推荐阅读
- 陈省身的数学人生开创几何新纪元,为中国数学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 明朝末年资本主义经济和思想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当时的统治阶级是否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 爪哇杀了明朝170个将士,看郑和如何处理的
- 明朝冤屈事用命考科举,饿死妻子,过继亲儿,还有人为其平反
- 中国历史上的南北之争,被地域黑拖累至死的明朝状元郎
- 明朝严苛的宫廷教育
- 穿越回明朝见官怎么称呼?千万别叫“大人”,老百姓得叫“老爷”
- 孔府的红长凳:明朝宰相枯坐两时辰结局悲惨,几百年来只有贪官坐
- 影视文学中经常出现反清复明,那明朝究竟有什么值得追忆?
- 李白墓前被人信手涂鸦,明朝文人大发感慨,一句话成为永恒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