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二 )


4 , 另煎、又称另炖 , 主要是指某些贵重药材 , 为了更好地放出有效成分 , 还应单独另煎即另炖2-3小时 , 煎液可以另服 , 也可与其他煎液混合服用 。 如人参、羚草角、麝香、鹿茸等 。
5 , 溶化、又称烊化 , 主要是指某些胶类药物及黏性大而易溶的药物 , 为避免入煎粘锅或黏附其他药物影响煎煮 , 可单用水或黄酒将此类药加热溶化即鲜化后 , 用煎好的药液冲服 , 也可将此类药放入其他药物煎好的药液中加热烊化后服用 , 如阿胶、鹿角胶、鳖甲胶、蜂蜜、饴糖等 。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文章插图
6 , 泡服、又叫焗服 , 主要是指某些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坏药效的药物 , 可以用少量开水或复方中其他药物滚烫的煎出液趁热浸泡 , 加盖闷润 , 减少挥发 , 半小时后去渣即可服用 , 如藏红花、番泻叶、胖大海等 。
7 , 冲服、主要指某些贵重药 , 用量较轻 , 为防止散失 , 常需要研成细末制成散剂用温开水或复方其他药物煎液冲服 , 如麝香、牛黄、珍珠、马宝、西洋参、鹿茸等;某些药物 , 根据病情需要 , 为提高药效 , 也常研成散剂冲服 , 如用于止血的三七、花蕊石、白及 , 用于息风止痉的蜈蚣、全蝎、僵蚕、地龙 , 和用于制酸止痛的乌贼骨、瓦楞子、延胡索等;某些药物高温容易破坏药性或有效成分难溶于水 , 也只能做散剂冲服 , 如雷丸、鹤草芽、朱砂等 。 此外,还有一些液体药物 , 如竹沥汁、姜汁、藕汁、鲜地黄汁等也须冲服 。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文章插图
8 , 煎汤代水、主要指某些药物为了防止与其他药物同煎使煎液混浊 , 难于服用 , 宜先煎后取其上清液代水再煎煮其他药物 , 如灶心土等 。 此外 , 某些药物质轻用量多 , 体积大 , 吸水量大如玉米须、丝瓜络、金钱草等 , 也须煎汤代水用 。
中药服药法
1、服药时间
汤剂一般每日1剂 , 煎2次分服 , 两次间隔时间为4-6小时 。 临床用药时可根据病情增减 , 如急性病、热性病可一日2剂 。 至于饭前还是饭后服则主要决定于病变部位和性质 。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文章插图
一般来讲 , 病在胸膈以上者 , 如眩晕、头痛、目疾、咽痛等 , 宜饭后服;如病在胸腹以下 , 如胃、肝、肾等脏疾患 , 则宜饭前服 。 某些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宜饭后服;补益药多滋腻碍胃 , 宜空腹服;治疟药宜在疟疾发作前的两小时服用;安神药宜睡前;慢性病定时服;急性病、呕吐、惊厥及石淋、咽喉病须煎汤代茶饮者 , 均可不定时服 。
2、服药方法
(1)汤剂:一般宜温服 。 但解表药要偏热服 , 服后还须温覆盖好衣被 , 或进热粥 , 以助汗出;寒证用热药宜热服 , 热证用寒药宜冷服 , 以防格拒于外 。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文章插图
(2)丸剂:颗粒较小者 , 可直接用温开水送服;大蜜丸者 , 可以分成小粒吞服;若水丸质硬者 , 可用开水溶化后服 。
(3)散剂、粉剂:可用蜂蜜加以调和送服 , 或装入胶囊中吞服 , 避免直接吞服 , 刺激咽喉 。
(4)膏剂:宜用开水冲服 , 避免直接倒入口中吞咽 , 以免粘喉引起呕吐 。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文章插图
(5)冲剂、糖浆剂:冲剂宜用开水冲服;糖浆剂可以直接吞服 。
此外 , 危重病人宜少量频服;呕吐患者可以浓煎药汁 , 少量频服;对于神志不清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口服时 , 可采用鼻饲给药法 。 在应用发汗、泻下、清热药时 , 若药力较强要注意患者个体差异 , 一般得汗、泻下、热降即可停药 , 适可而止 , 不必尽剂 , 以免汗、下、清热太过,损伤人体的正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