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入驻头条半年多 , 整理发布了很多文章和医案资料 , 收获很多粉丝 , 但也遇到很多问题 。 很多粉丝看到文章 , 医案会私信评论问具体克数 , 自己怎么使用 , 因为文章医案中的方剂并没有注明具体克数 , 原因很是简单 , 但却不被理解 , 今天也不辩解不写克数的原因 , 只给大家讲一下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文章插图
一般来讲 , 确定中药的剂量 , 应考虑如下几方面的因素:
1、药物性质与剂量的关系
剧毒药或作用峻烈的药物 , 应严格控制剂量 , 开始时用量宜轻 , 逐渐加量 , 一旦病情好转后 , 应当立即减量或停服 , 中病即止 , 防止过量或蓄积中毒 。 此外 , 花、叶、皮、枝等量轻质松及性味浓厚、作用较强的药物用量宜小;矿物、介壳质重沉坠及性味淡薄、作用温和的药物用量宜大;鲜品药材含水分较多 , 用量宜大(一般为干品的4倍);干品药材用量当小;过于苦寒的药物也不要久服过量 , 免伤脾胃;再如犀角、羚羊角、麝香、牛黄、猴枣、鹿茸、珍珠等贵重药材 , 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用量 。
2、剂型、配伍与剂量的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 , 同样的药物入汤剂比入丸散剂的用量要大些;单味药使用比复方中应用剂量要大些;在复方配伍使用时 , 主要药物比辅助药物用量要大些 。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文章插图
3、年龄、体质、病情与剂量的关系
由于年龄、体质的不同 , 对药物耐受程度不同 , 则药物用量也就有了差别 。 一般老年、小儿、妇女产后及体质虚弱的病人 , 都要减少用量 , 成人及平素体质壮实的患者用量宜重 。 一般5岁以下的小儿用成人药量的1/4 , 5岁以上的儿童按成人用量减半服用 。 病情轻重、病势缓急、病程长短与药物剂量也有密切关系 。 一般病情轻、病势缓、病程长者用量宜小 , 病情重、病势急、病程短者用量宜大 。
4、季节变化与剂量的关系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文章插图
夏季发汗解表药及辛温大热药不宜多用 , 冬季发汗解表药及辛热大热药可以多用;夏季苦寒降火药用量宜重 , 冬季苦寒降火药则用量宜轻 。
中药的用法
某些药物因其质地不同 , 煎法比较特殊 , 处方上需加以注明 , 归纳起来包括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溶化、泡服、冲服、煎汤代水等不同煎煮法 。
1、先煎、主要指一些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一些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 , 应打碎先煎煮 , 煮沸20-30分钟 , 再下其他药物同煎 , 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析出 。 如磁石、代赭石、生石膏、龙骨、牡蛎、石决明、龟甲、鳖甲等 。 此外 , 附子、乌头等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 , 宜先煎45-60分钟后再下它药 , 久煎可以降低毒性 , 做到安全用药 。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文章插图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2、后下、主要指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 , 久煎其有效成外易于挥发而降低药效 , 须在其他药物煎沸5-10分钟后放入 , 如薄荷、木香、砂仁、沉香、等 。 此外 , 有些药物虽不属芳香药 , 但久煎也能破坏其有效成外 , 如钩藤、大黄等 , 亦属后下之列 。
3 , 包煎、主要指那些黏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 , 宜先用纱布袋装好 , 再与其他药物同煎 , 以防止药液混浊 , 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 , 及沉于锅底加热时引起焦化或糊化 。 如蛤粉、滑石、车前子、蒲黄、灶心土等 。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