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自大|口诛笔伐的“卖国贼”与夜郎自大的“爱国贼”( 二 )


文章插图
郭嵩焘出使英国(油画)
郭嵩焘,何许人也?
这是晚晴“湘军”的缔造者,湖南湘阴人的他,19岁中举,道光二十七年中进士,曾任广东巡抚,是大清历史上首位驻外使节,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交好。
驻英期间,郭嵩焘按照总理衙门规定,将自己由光绪二年至五年(1876年~1879年)期间在国外的所有的见闻全部用日记记载了下来,题作《使西纪程》寄回总理衙门。
 夜郎自大|口诛笔伐的“卖国贼”与夜郎自大的“爱国贼”
文章插图
首先,在《使西纪程》中,郭嵩焘为中英之间的差别之大,感到痛心疾首。
他在英国会见、结识各界名流,游览英国多个城市,参观学校、教堂、公园、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设施后,深深感觉到清帝国与英国的差距何止百年?
其次,他为国内士大夫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无法醒来,竟将远超自身的英法视为“夷狄”,更深感不安。
据史书记载,郭嵩焘首先被英国先进机器所冲击,当亲眼看到农田上百余种机器时,不由赞叹,“一部机器兼四十人之力,而神速复倍之。”
再及看到电话、电报、留声机等新鲜事物时,更是被惊呆,这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就是神话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这时的郭嵩焘真切感到,西方人不单单是枪炮和轮船比我们先进,在聪明才智上也不输中国人。
 夜郎自大|口诛笔伐的“卖国贼”与夜郎自大的“爱国贼”
文章插图
郭嵩焘参观法国世博会中国馆(法国画师绘)
其实,郭嵩焘在该书中不单有对科技记载,还有对英国议会等西方体制的描述。他对英国实行的西方体制表示赞赏。在其看来,这种议会政党制以及行政公开有利于英国统治层了解民意,下情上达。
可以说,震惊、担忧的郭嵩焘将《使西纪程》寄回总理衙门出版,是想让朝廷上下知道差距,然后像日本明治维新一样,对西方文明奋起直追,好让祖国能及时沐浴在现代文明光泽之下。
可是,他万万没想到,这样一部介绍西方文明的《使西纪程》,不但没让夜郎自大的国人开阔眼界,反而引起他们的口诛笔伐。
《使西纪程》甫一出版,一时间舆论哗然,群情汹汹。
这些自以为是、自负自大、自欺欺人的“爱国贼”们,纷纷指摘诋毁郭嵩焘,说他“诚不知是何肺肝”,更有甚者说郭嵩焘“有贰心于英国”,是一个十足的“汉奸”“卖国贼”。
据说,在长沙准备乡试的考生,不仅烧毁了郭嵩焘出资修复的玉泉山林寺,还扬言要捣毁其故宅,连老朋友刘坤一也质问他:“何以面目归湖南?更何以对天下后世?”简直是要开除他之湘籍了。
在如此“汹汹舆论”下,清政府先是下令将郭嵩焘日记《使西纪程》诏令禁毁,还于1878年8月下令将郭嵩焘调回,拟将其查办治罪。回国后,郭嵩焘在全国上下的声讨与谩骂中度过残年,终于1891年悲愤离世。
说真话的书被禁毁,说真话的人惨然离世。
然而,与这位大清帝国崩溃前夜可敬的“清醒者”相比,郭嵩焘的副使刘锡鸿,可谓帝国崩溃前夜众生相中最为典型的“装睡者”,是一个深谙权谋之道,醉心厚黑官场的老油子。
这位副使,虽同样在英国见识西方文明,也私下里非常赞许,但在公开行动上,却密奏郭嵩焘“三大罪”“十款”,处处维护帝国“天朝上国”的“尊严”。
这位副使与郭嵩焘虽一起回国,却继续风光无限地担任光禄寺少卿。其结局,倒是和几千年的来总难避开党争的王朝大臣们一样,终因批评攻击李鸿章“跋息不臣,俨然帝制”而被慈禧革职,巧的是同样在1891年离世。
其实,每一个帝国崩溃的前夜都大同小异,有清醒者,自然有装睡者,当然更少不了乐于和稀泥的中庸者,大清帝国的末年也不例外。
譬如,那个写出《盛世危言》一书的郑观应,光看这书名,就足以见识这位老先生的“中庸之道”,彼时风雨飘摇的大清帝国,可谓大厦将倾了竟还自欺欺人为“盛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