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城市的进化”展览及论坛全景记录( 二 )


随后,到场嘉宾在柴培根建筑师的带领下参观了隆福大厦和一商园区,对这一城市更新项目有了直观的了解。
 城市|“城市的进化”展览及论坛全景记录
文章插图
▲嘉宾参观一商园区
▏主题报告▏
在隆福大厦顶部经过保留并改造的仿古建筑中,三组参展建筑师介绍了各自的设计历程和在其中沉淀的思考。北京建筑大学金秋野教授担任报告及研讨的学术主持。
 城市|“城市的进化”展览及论坛全景记录
文章插图
▲学术报告及研讨在隆福大厦顶楼举行
隆福寺地区城市更新的实践与思考
 城市|“城市的进化”展览及论坛全景记录
文章插图
演讲人 / 柴培根
中国院副总建筑师,一合建筑设计研究中心主持建筑师
隆福寺地区发展变迁的过程形成了丰厚的历史沉淀,也让这一地区成为今天探讨城市更新工作的典型样本。另一方面,自2012年开始参与隆福寺地区的设计研究工作,也让设计者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城市发展定位不断调整对设计工作所带来的影响。
▲ 演讲视频
这些年的工作让他们认识到对于城市传统区域而言,相较于保护,更要尊重其真实的演变,理解不同时代的生活方式对城市空间的塑造。在更新和保护的工作中,去辨识寻找那些让城市能够讲述自己发展变化经历的特征,这样的特征可以称之为城市发展中的经久性元素。对于隆福寺地区而言,从整体的城市结构看,虽然隆福寺已经消失了,看似只留下一个地名,但仔细分析观察会发现,曾经寺庙的轴线、边界以及与周边胡同四合院肌理的对比关系,作为城市经久性元素依然可辨。我们在设计中顺应并适当整理强化了这些元素,以此为线索,结合新的使用需求,努力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状态。
 城市|“城市的进化”展览及论坛全景记录
文章插图
一条串联五四大街、隆福寺街、钱粮胡同间的异化的历史轴线,以三种尺度和氛围呈现了城市演变的历程,最初的设计并没有刻意强化轴线,但轴线的控制作用却慢慢浮现出来,从屋顶的庙宇延伸到对立面的控制,贯穿空间的组织。
复杂的边界条件一度令设计者困惑,随后逐渐认识到,现状中看得见的边界来源于背后地权的挤压和长期作用,如果只是简单化地处理既不现实也很困难。未来如何处理与周边传统街区的关系,面对边界的问题,需要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审慎的思考。
隆福寺自初建之时就是嵌入传统街区的异质性元素,不论如何变化,这种与周边传统街区的对比关系始终存在,削弱或消除异质性的举动现在看来都值得商榷。这种异质性提示了园区内外的差别,从传统街区进入园区的城市体验的对比,依然可以看做是历史经验的延续。
 城市|“城市的进化”展览及论坛全景记录
文章插图
▲ 轴线 /串联街道的公共路径
由此分析,设计者将 “城市的进化”理解为两层含义:一是自主性,在项目持续进程中,政府、甲方、设计师、使用方、市民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施加对项目的影响,但最终的状态不是任何一方主导的,似乎城市有一种自主意识,并一定程度上体现为现场长期沉淀下来的稳定的城市结构中;二是延续性,在进化中基因的表现非常重要的,如果说城市的自主意识沉淀在城市结构中,那么这种结构可以说就是城市的基因。
这一区域的城市更新工作从研究到实施,是从自上而下的整体设计逐渐转变为自下而上的具体操作的过程。建筑师一度纠结于实施过程中设计秩序感的失控,现在回头看,慢慢意识到城市更新工作中的秩序不是一种表面的,依赖于形式语言,空间序列和材料构造的秩序,而是一种隐藏在真实的社会进程中的某种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
从开始的面向未来,到转过头来面对现实,在处理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开展设计工作,这更近于本土设计中描述的状态——“追求一种渐进式的,生长式的,混搭式的,修补完善式的改造状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