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代|商朝史谈:武丁征伐诸方国,振兴商王朝的基础


先秦时代|商朝史谈:武丁征伐诸方国,振兴商王朝的基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商汤经过20余年的征伐战争 , 最后得以灭了夏王朝 , 统一了自夏朝末年以来纷乱的中原 , 逐步控制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 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 。
《诗经·商颂》有云:昔有成汤 , 自彼氐羌 , 莫敢不来享 , 莫敢不来王 , 曰商是常 。
意思是说从前成汤建立殷商 , 那些远方民族氐羌 , 没人胆敢不来朝拜 , 并且都说商汤是他们的君王 , 这其实也是商朝后人对商汤的称颂 。
商汤建立起商朝之后 , 为了有效地控制四方诸侯以及部落 , 就把都城迁到了西亳 。
在古代 , 迁都是一件大事 , 而商汤迁都自然也在一定时间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但之后商朝竟数次迁都 , 直到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 , 商朝才算稳定下来 , 直到灭亡再也没有迁都 。
那么商朝数次迁都的原因是什么 , 盘庚迁都又带来了什么影响 , 想要知晓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 我们必须得先知晓商朝迁都的情况 。
商朝的数次迁都 。
商汤建立了商朝之后把都城迁到了西亳 , 至于这个西亳现在在什么地方 , 学者们众说纷纭 , 不过最有可能的是河南偃师 。
先秦时代|商朝史谈:武丁征伐诸方国,振兴商王朝的基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此之后 , 西亳作为商朝的都城持续了十代商王 , 不过自十一代商王仲丁之后 , 商朝就开启了迁都模式 。
其中第十一代王仲丁把都城迁到了缚(今河南荥阳附近) , 第十三代王河亶甲把都城迁到了相(今河南内黄附近) , 第十四代王祖乙把都城迁到了邢(今河南温县附近) , 第十五代王祖辛把都城迁到了庇(今山东郓城附近) , 第十八代王南庚把都城迁到了奄(今山东曲阜附近) , 第二十代王盘庚又把都城迁到了殷(今河南安阳) , 最终不再迁都 。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 商朝的第二代王太丁 , 并没有即位 , 而是被追封为商王的 , 所以仲丁也能被看作是商朝的第十代王 , 而后面的王也可以往前提一代 , 但这些并不重要 , 重要的是为何商朝的王那么热衷迁都呢?
商王迁都的原因 。
历代商王频繁迁都 , 其实有两方面的因素:摆脱黄河水害和缓解王位继承出现的矛盾 。
摆脱黄河水害 。
如果我们在地图上标记出上述迁都的地点的话 , 我们会发现殷都之前的商朝王都西亳、缚、相、邢、庇、奄等六处王都 , 均在黄河两岸 , 黄河在古代是一条容易发生泛滥的河流 , 只要在雨季下了大雨 , 那么黄河的水害就会很大 , 比如说其中的邢就曾被大水淹没 。
先秦时代|商朝史谈:武丁征伐诸方国,振兴商王朝的基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黄河泛滥时 , 大水会冲坏良田 , 导致人们无法收获 , 而其中就有些贵族趁机哄抬物价 , 导致了王室贫穷、贵族富裕的局面 , 所以当黄河泛滥之后威胁到国都之后 , 商王就会迁都来摆脱水害 。
说到这 , 或许有人就有所疑问了 , 为何明知道黄河水会泛滥 , 还要在黄河两岸建立都城 , 不能找个远离黄河的地方吗 , 其实不能 , 因为当时的人也要用水 , 把都城建在黄河两岸 , 也是为了取水方便 。
毕竟生命的孕育离不开水 , 在当时取水的条件又极其有限 , 这也就导致了商代人对于黄河水那是既爱又恨 。
缓解王位继承出现的矛盾 。
商朝时期王位的传承还没有正式确定嫡长子继承制 , 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兄终弟及 , 也就是兄长死了以后由弟弟继位 , 直到传到最后一位少弟 , 然后再由少弟传给长兄的儿子 , 循环往复 , 好不和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