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杂谈三:夏在何方?

一、寻找夏的原点
谭其骧先生所编原始社会历史地图,把炎帝族标在今宁夏东南角。那里有大原、大夏古地名,考古发现周初姬姓密须国在这一带(灵台县,其实历代都有记载),姬姓原国也应在固原、镇原。那一片应该就是华夏族的“原”(大原、太原)与“夏”(大夏)。
大与上类似,如上鄀下鄀、上蔡下蔡、上邳下邳,上与大(太)均指早期的。按后世说法,大原、大夏后来被北狄、匈奴占有,镇原、固原、宁夏地名,均因抗击匈奴、平定西夏而来。
可悲的是,这里本来就是北狄、匈奴的祖居地,他们可能才是真正的炎黄子孙或同种族类,只是后人只认同南迁东迁的周王族。
我们只有找到可确定的“点”,才能再往上寻找线索,否则根据史籍理解的地名,很可能出错。
《史记·吴太伯世家》曰: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後,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於周之北故夏虚,是为虞仲,列为诸侯。又曰:吴使季札聘於鲁,请观周乐。.....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风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後,谁能若是!”
根据这个记载可知,西周之北,春秋时的秦国,就是夏周故地。这是目前所见最靠谱的说法。
灵台县白草坡西周墓有铭文“潶伯作宝尊彝”,似证《禹贡》、《山海经》、《帝王世纪》中的“黑水”在这一带。出土的人头戟很罕见,另一勾形物在梁带村芮国墓也有,只是白草坡的年代更早。
西北方向的姬姓封国史载极少(封国被灭很丢脸,自然不会载于史书,古今大多如此)。从《穆天子传》可知,西周早期来自北方或西北的压力很大。我在其它帖子里讲过,早期的芮国在华亭县一带,“虞芮争讼”说明早期的虞国也邻近。有历史地图将毕公高的毕国,标在镐京之北,跟我分析一致。《竹书纪年》载周穆王时期“翟人侵毕”,我怀疑“翟人侵毕”时就亡国了,王族与部分国人逃出来了,史书只说毕公高后裔失封。
镐京西北的早期封国,有的被灭,有的被迫迁至镐京附近(如芮国、虞国、原国)。
周之前的原国或为商朝的嬴姓国,几代后就被姬周取代,这跟密须国相似。今人有说原国在山东济源,可能又是把后来迁徙地当作初封地了。或许,山东原国是商朝诸侯国的封地,只是周灭商后人口被迁往西北。同样不排除商伐夏,把部分夏人迁往二里头。
“原”地名非常早,据《竹书纪年》记载,少康、不窋时期是夏都。夏在何方?现在触手可及了!
固原一带秦时有乌氏县,而《穆天子传》载“赤乌氏先出自宗周”。韩非子写了“晋文公攻原”,这样可以肯定古原国是在春秋时期并入晋国的,山西太原的得名应与古原国人有关,这里或是他们祖先所居之地,也可能只是三晋赵国北迁带去的地名。山西太原的晋阳、晋水地名就是赵国人从曲沃晋国带去的。
古原国地盘五千年前的考古人骨资料(常山下层文化,庆阳市镇原县)也有了,它与贾湖遗址人骨、陆浑戎遗骨相似,都是高个子,而后者被称为炎帝后裔。
贾湖遗址的人骨分析表明,其人种学指标吻合蒙古人种特征,不属印欧。"常山下层文化"是继仰韶文化之后的一种原始文化遗存。据碳14测定,其年代在公元前2930±180年左右,它的相对年代晚于仰韶文化而早于先周文化。其主要文化遗址--常山遗址位于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城西约三公里的茹河南岸旁。看来,炎黄族并不是异类,应该很早就与古东亚人种混合了。
二、石峁古城遗址疑似夏都
陕西神木县石峁遗址位于榆林市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峁上,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存,也是我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入选“2016年中国六项考古新发现”。这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
黄帝活动在石峁所在的陕北黄土高原是史有明言的,那就是《史记》、《汉书》有关黄帝的陵墓在距石峁不远的陕北子长一带的记载。《史记·五帝本纪》称:"黄帝崩,葬桥山",《索隐》引《地理志》说:"桥山在上郡阳周县"。查《汉书·地理志》,其上郡阳周县下确实记有"桥山在南,有黄帝冢"的字样,阳周即今陕北子长县,当今陕西黄陵县以北偏东三四百里的地方。除此之外,《汉书·地理志》上郡肤施县下还记载其地"有黄帝祠四所",肤施即今陕西榆林,在子长县北,毗邻石峁所在的神木县高家堡。还有一个说法,黄帝冢在陕北靖边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