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解|张君秋说《苏三起解》的表演:概括为三个字“冤、苦、怕”( 二 )


崇公道投文后,苏三在“快长锤”中上场,唱“西皮流水板”,这段唱是人们十分熟悉的。我感到,越是人们熟悉的唱腔,演唱时就越要重视,把几乎是人人会唱的唱腔唱出新意来,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唱出新意,并不是无边无际的独出心裁,关键还在于对人物的理解。
 起解|张君秋说《苏三起解》的表演:概括为三个字“冤、苦、怕”
文章插图
张君秋之《起解》
苏三出了洪洞县,心情该是十分复杂的,试想,一个久居囹圄的囚犯,一旦走出了牢笼,来到了熙熙攘攘的闹市之中,见到了天日,感受到了人间生活的气流,她的境遇可以说是有了一个突变,这种变化,用唱腔调式转换方式——即由压抑低沉的反二黄转成明朗舒展的西皮唱腔来表现,应该说是很合适的。但人间生活的气流仅仅是触动了苏三生活的愿望,而这种愿望的实现,又不是有把握的,所以,苏三的心情既是兴奋的,也是很激动的。我唱这段“流水板”,前两句“低头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节奏比较舒展一些,其中的第二句“大街前”三个字过去是走高腔,闪过板出“大”字,曲调流畅,但“大”字倒了,近年我唱“大”字走的是低腔,并把三个字摆匀了唱,一方面是为了把“大”字唱正,一方面也意在表现苏三离开洪洞县时的心情的开朗、舒展。到第三句时,我在“心好惨”的“心”字上做了蓄势的准备,一下子就把节奏催成近似“快板”节奏,胡琴伴奏也采取了双弓子的裹腔方法往上催着唱,直到结束演唱时,不再把它扳慢。这样催着唱是为了把苏三的激动心情表现出来。这些都是我对这段唱腔的新处理。
记得我在王瑶卿先生家学戏时,只要一吊嗓,王先生就叫我唱“快板”,他对旦角“快板”的演唱要求很严,旦行的腔比生行多,一般唱“快板”都要比老生慢一些,王先生却要求旦行的“快板”唱腔同生行一样,这就迫使我在气口、劲头、吐字等各方面演唱技巧上,下了很大功夫。因为有了这样的锻炼,我现在唱《苏三起解》这段“流水板”时,做了把速度往前催着唱的处理,就不觉得吃力了。经过多次舞台实践,我发现,观众对我的新改动还是欢迎的。
苏三的西皮大段唱腔中的“慢板”部分,我曾在唱词上做了些改动,原词是:“玉堂春含悲泪忙往前进,想起了当年事好不伤情,想当初在院中缠头似锦,到如今只落得罪衣罪裙”。细琢磨,这段唱词意思有些不妥,不妥就不妥在“缠头似锦”这四个字上。苏三在妓院里倒的确是缠头似锦,但这种生活却是苏三要极力摆脱的受人欺辱的生活。联系到前一句“想起了当年事好不伤情”,就会发现一个疑问:“缠头似锦”的生活怎么好不伤情呢?可见这“缠头似锦”用得不切,它把苏三对沦落妓院痛苦生活的追忆变成了对妓院生活的眷恋,“到如今只落得罪衣罪裙”这一句又同“缠头似锦”做了对比,进而给人的印象是:“妓院的生活多好,没想到现在在监狱里受罪”。所以,我认为这段唱词不符合苏三这个人物的思想情感,就把它改成了:“想当初在院中艰苦受尽,到如今又落得罪衣罪裙”。这样改就把原来被颠倒了的意思颠倒过来了。
与这段唱词相应的就是接下去崇公道的一段对白也需要做些改动,过去崇公道的念白有这样的内容:“‘想当初在院中缠头似锦,到如今只落得罪衣罪裙’。是呀,今非昔比,打上官司,就比不得当初在院中的时候啦,你是他的摇钱树,当然得打扮你了,打上官司才穿上罪衣罪裙,虽说是罪衣罪裙,你可是个大红人儿啊!”这段念白是顺着那段“缠头似锦”的唱词来的,讲的也是监狱生活不如妓院舒服,“大红人”一词则与剧情无关,讲的是扮演苏三的演员,这在过去演出时有效果的,现在在新观众中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效果,所以我们把这段念白改成:“唉!真是呀!想当初在院中的时候受那样的苦,如今又遭这场不白之冤!孩子,你就盼着吧,此番到了省城,见了都天大人,判明你的冤枉,就有一条生路,称心的日子,都在后头呢,别着急,有指望!”


推荐阅读